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一场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药快讯] 2014-9-25国内、国际新药信息汇总

[复制链接]
11#
 楼主| 一场梦 发表于 2014-9-25 19:58:36 | 只看该作者
灵北/大冢精神药物brexpiprazole新药申请获FDA受理审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09-25  来源:reuters  

丹麦灵北制药9月24日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收到并开始审核公司和日本大冢制药共同研发的brexpiprazole新药申请(NDA)。该药物可用于精神分裂症和重度抑郁症的辅助治疗,最终审批结果将会2015年7月揭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次灵北制药一共提交7项II和III期临床研究,其中3项为精神分裂,4项为重度抑郁症的辅助治疗,共有超过6000名患者参与。

  精神分裂适应症的2个III期临床研究共有超过1200名患者参与。患者在接受治疗6周之后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分数有大幅度的提升。PANSS为精神疾病病的评定工具。

  在重度抑郁症的辅助治疗方面,brexpiprazole在II项临床III期试验中表现也要优胜于安慰剂。

  灵北制药和大冢制药共同开发的brexpiprazole是一款实验性血清素-多巴胺活动调节剂(SDAM) ,可作用于多巴胺D2和5-HT2A受体。

FDA accepts NDA filing for Lundbeck and Otsuka's brexpiprazole

- H Lundbeck A/S : * Says the United State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has accepted its and Japanese Otsuka's filing for review of brexpiprazole for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and as adjunctive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on. * Says in the clinical programme, brexpiprazole demonstrated improvement in symptoms in both schizophrenia and as adjunctive therapy in major depression (MDD) * Says July 2015 is the anticipated completion timing of the FDA's review (based on PDUFA timeline) * Says Brexpiprazole is a serotonin-dopamine activity modulator (SDAM) and is believed to possess a balanced combination of binding affinity and functional activities at multiple receptors in the brai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一场梦 发表于 2014-9-25 19:59:29 | 只看该作者
王晓东创办的百济神州:中国未来的基因泰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09-25  来源:科学网博客  作者:王守业  

在中国大陆的成百上千家生物制药公司中,目前能和基因泰克相提并论的还没有。尽管有些中文媒体将至少两家公司称为中国的基因泰克,但是这两家公司(隐去公司名)都是主要做仿制药的,显然名不副实。那么,既然现在没有中国的基因泰克,哪家公司最有希望被称为中国未来的基因泰克,我个人认为当属王晓东创办的百济神州(Beigene)。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基因泰克(Genentech)可以说是世界顶级生物制药公司,它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比如它是世界上第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创办于1976年),创制了世界上第一个采用现代重组DNA技术的生物产品: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后转让给了礼来公司)。基因泰克目前有30余种上市药品(都是原研药,非仿制药),在全球有12300余名雇员,这个美国的公司在2009年以468亿美元被瑞士的罗氏兼并。在中国大陆的成百上千家生物制药公司中,目前能和基因泰克相提并论的还没有。尽管有些中文媒体将至少两家公司称为中国的基因泰克,但是这两家公司(隐去公司名)都是主要做仿制药的,显然名不副实。那么,既然现在没有中国的基因泰克,哪家公司最有希望被称为中国未来的基因泰克,我个人认为当属王晓东创办的百济神州(Beigene)。

  我原来以为我是第一个这样认为的,但是,在写作本文的过程中,才发现根本不是。百济神州的两位创办人都通过媒体明确表达了要做中国的基因泰克的决心。百济神州的创办人只有两位,除了大名鼎鼎的王晓东外,另外一位是John Oyler,中文名为欧雷强(曾用中文名何台庆)。汤森路透旗下杂志Bioworld Today在去年曾经对John Oyler有一个深度访谈报道,该报道的标题就是“John Oyler Aims To Build China’s Genentech via Beigene”(John Oyler旨在通过BeiGene打造中国的Genentech)【1】。几乎在同时,王晓东也对中国的《医药经济报》记者说“以百济神州为代表的本土生物制药公司,必须进一步发展,当其经济实力能支持不以短期回报为目的的原创科研,就能成为中国的基因泰克”【2】。那么,百济神州的两位创办人有何底气来向世界宣称要做中国的基因泰克?百济神州能否做到?本文就试图谈谈自己的一家之言,也想藉此引起大家对该公司的关注,毕竟像百济神州这样的致力于研发创新原研药的中国本土公司并不多,事实上,不是“不多”,是很少。

  毫无疑问,百济神州和基因泰克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两家公司至少有两个共同之处。第一:两家公司的英文名都含有“Gene”(基因), 百济神州的中文名尽管和基因不沾边,中文名却是Beigene(=Beijing+gene?),事实上,就全球而言,含有(或部分含有)“Gene”的著名生物制药公司,除了Genentech(基因泰克)外,还至少有Amgen(安进)和Genzyme(健赞)等(更多公司信息,可参见我的另一博文:全球10大拥有好“基因(gene)”的生物制药公司)。其实,尽管有人说百济神州的中文名起的的不好,应该叫北京基因等。但是,我却觉得百济神州的名字取得非常好,显然也是王晓东当初深思熟虑过的,对百济神州的中文名字,我是这样理解的:百=很多,想方设法,济=悬壶济世,神州=神州大地=中国,连在一起就是:竭尽全力为中国造好药,造福、救治中国病人。我不知道当初王晓东是否对公司名也有此意,但是我的上述解释似乎不无道理。;2)百济神州和基因泰克都专注于抗癌药的研发(下文还会详及)。

   当然,上述两点简单的共同之处并不能保证百济神州成为中国的基因泰克,那么是什么原因或者因素才会使其有望成此大愿呢?我个人认为,是如下的“三高”。下面谈谈是哪“三高”。

第一:起点高。百济神州的起点高表现在许多方面,但是最主要的还在于其创办人的水平高。王晓东的学术影响力就无需多言了,简单说两个头衔: 美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所长, 另外,他自己的研究领域也和癌症乃至抗癌药密切相关。相信大多数科学网网友不知道的是,王在创办百济神州之前,还曾在美国创办了Joyant Pharmaceuticals公司(一家肿瘤生物技术公司)。最近在新闻中看到,王晓东和施一公、饶毅被人并称为“三剑客”,但是,这三位牛人却没有人是真正的“剑”客,但至少有两人(尤其是饶)是“博”客。他们三人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是也各有特点:三人中,只有王没有在科学网开博客,只有饶没有开公司的经验,只有施两者都干过。闲话少叙,百济神州的另外一位创办人John Oyler能和王晓东联手自然也不是泛泛之辈,在创办百济神州前,这位地道的美国人就曾经创办了多家公司并任CEO,其中包括总部在北京的保诺科技公司(BioDuro),后以77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著名的CRO公司PPD。John Oyler丰富的创办和管理公司的经验和王晓东的超强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可以说是珠联璧合,两人的合作是百济神州成功的重要保证,百济神州今天的成功可以说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第二:研发策略高。百济神州尽管创办才仅仅4年,目前也只有约150人,但是,其研发管线已经有10种实验性药物(均为创新原研药),其中已经有3种已经推进到了临床试验阶段。新药研发是一个非常烧钱的行业,短短4年能做到如此佳绩,百济神州的研发策略当然有高明之处。根据我粗浅的了解,这个策略我简答的归纳为“买进卖出”。对于一个刚创办的公司而言,如果想靠从头寻找新的药物靶点,这种漫长而风险很高的生意,没有哪个投资人会钱多的没有地方化来让别人烧的。因此买进别的公司不被看好,或已经放弃的新药项目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策略了,当然寻找合适的卖方和合适的项目就要考验公司决策人的水平了。比如在2011年百济神州就从杨森引进了两个临床阶段肿瘤化合物(一个单克隆抗体药和一个小分子化学药)【3】,这个买卖也引起了包括业内知名媒体如GEN的关注【4】。

当然,如果只“买进”,不“卖出”,短时间内又不能有新药上市销售,公司很快就会资金链断裂。百济神州自己没有上市新药,拿什么卖呢?其实这个“卖”也是国际制药界普遍采用的模式,实际是就是一种合作。真正使百济神州声名鹊起、变身业内高富帅的,还是2013年11月与默克雪兰诺(Merck Serono)做成的一桩大买卖,按照协议,默克雪兰诺将获得百济神州的在研药物BGB-290(PARP抑制剂)在中国以外市场的开发权,百济神州负责该药在中国的开发和商业化,并有望获得最高达1.7亿欧元(=2.32亿美元)的收益,这还不算如果该药上市后的销售提成【5】。这是中国大陆本土药企与跨国制药公司签订的最大协议,开创了跨国药企与中国本土企业在创新药研发的成功先例,这是双方继2013年5月合作开发抗癌新药BGB-283(BRAF)抑制剂之后的再度携手。BGB-283和BGB-290是由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靶向型小分子抗癌药,两者目前都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两个项目的首笔里程碑成果收入分别在今年的5月和9月已经到账,分别为500万和900万美元,也就是说短短几个月,百济神州已经有1400万美元的收入。如果不算香港的和记黄埔(Hutchison Medipharma), 这也是中国史上第二个类似合同,此前,第一个是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在2010年转让给法国赛诺菲的一种蛋白抗肿瘤药物,合同金额是6000万美元【6】。按照国际惯例,上面几个合同都不是一次付清的,是根据试验进展分期付款的,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最后拿到手多少钱,2010年后未见媒体公开报道。但是1400万美元,百济神州却是已经到手了。

百济神州研发策略高还表现在项目选的好,比如BGB-290项目,这种PARP抑制剂之所以能受百济神州和默克雪兰诺的青睐,还是有原因的,网上已经有人做了深度分析【7】,不在赘言。对于百济神州的三个在研单抗药,有一个药的靶点没有透露,另外两个的靶点分别为PD-1和PD-L1,这两个基于免疫检查点的新靶点现在是跨国制药公司的竞争热点,也是国际生物制药的前沿领域,有两个PD-1抗体已经分别在日本和美国获批上市,而PD-L1抗体目前全球尚没有已经上市的(参见我的另一博文:抗癌新药最火的分子靶点-兼议肿瘤免疫治疗今年9月3日,百济神州和德国的勃林格殷格翰(BI)宣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由BI为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免疫肿瘤新药单抗PD-1临床试验提供符合cGMP标准的抗体【8】,估计明年百济神州的PD-1就可以开始临床I期试验。我国本土也有多家公司和科研单位研发PD-1和PD-L1抗体,但目前没有一种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百济神州PD-1是目前研发进度最快的了。百济神州和之所以和德国的BI合作估计也是无奈,我国目前抗体生产代工水平(达到发达国家监管标准)还很低,目前中国本土企业,只有药明康德能干这活,今年5月,药明康德为中裕新药生产的艾滋病新药Ibalizumab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新药临床试验,这是目前已知国内生产的无菌生物产品首次获得美国FDA认可,用于经美国FDA批准的新药临床试验,具有里程碑意义【9】。

第三:国际化水平高。百济神州的国际化水平在中国本土的制药企业中恐怕是最高的,除了创办人和老总是美国人之外,该公司另外一位高管Steven Young也是一位美国人,他现任该公司药物化学代理首席总监,他此前默克研究实验室(West Point)副总裁及药物化学首席总监。我个人推测, Steven Young这个工作经历也许对于百济神州和默克的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百济神州有三个药在临床试验阶段,有更多的药即将进入临床,所以亟需临床试验方面的管理人才,所以今年8月底两位在临床开发和药政事务方面分别很有经验的副总加盟了百济神州。两人都有较长的在跨国药企的工作经验,两人跳槽到百济神州不但说明该公司的吸引力在快速增强,也说明百济神州可以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水待遇。另外,更重要的是,从两人的简历来看,两个新高管和百济神州两位创办人没有多大的直接关系,而公司目前其他的总监以上的管理团队基本都是John Oyler和王晓东此前所创办的公司的旧部。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两位高管的加盟对于百济神州的管理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百济神州管理团队的国际化也决定它其他方面的国际化,比如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在澳大利亚进行的临床试验等。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一个公司尤其是生物制药公司更是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百济神州的成功法宝肯定还有许多,本文意在抛砖引玉。今年初,有人总结了生物制药公司成功创业所需要六大要素,其中也百济神州和基因泰克也都被做为典型公司进行了分析【10】。本人不才,只能简单了列了上述的“三高”,当然,百济神州最终的成功还要靠自己的药的疗效高,作为普通人,我们“不看广告,看疗效”。

主要参考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一场梦 发表于 2014-9-25 20:00:23 | 只看该作者
盘点胃癌治疗药物市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09-25  来源:新药汇  

未来10年,5种靶向疗法的上市,将助推胃癌市场高速增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胃癌(gastric cancer)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3大常见病因,也是发病率排名第4的最常见恶性肿瘤。尽管罗氏赫赛汀(Herceptin)已获批用于HER2阳性胃癌的一线治疗,并为生物标志物(biomarker)驱动的个性化治疗铺平了道路,然而,礼来2014年4月获批的血管生成抑制剂Cyramza(ramucirumab)将满足临床治疗中对更加有效的二线疗法的巨大医疗需求。目前,胃癌后期研发管线依旧相当活跃,在预测期内,广泛药物类别中多种新颖疗法的预期上市,将使不可切除性或转移性胃癌的临床治疗方案进一步多元化。

根据全球领先的制药与医疗保健顾问公司Decision Resources日前发布的一份新报告,未来10年(2013-2023),不可切除性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胃癌临床治疗领域,5种靶向性治疗药物的上市,将帮助推动美国、日本、欧洲5大主要市场(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胃癌市场高速发展,从2013年的11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38亿美元,其中,日本的胃癌发病率最高,使该国成为最具商业吸引力和有利可图的市场。

礼来的血管生成抑制剂Cyramza(ramucirumab)于2014年4月获FDA批准,是FDA批准用于转移性胃癌二线治疗的首个靶向疗法,该药将部分满足晚期胃癌二线治疗中的巨大医疗需求。然而,胃癌市场中,更有效、更安全及耐受性更好的药物,仍存在相当多的市场机会。

——生物标志物助推个性化治疗:处于早期和晚期临床阶段的许多药物,均针对携带特定生物标志物的亚组患者群体,尤其是HER2和c-Met。罗氏HER2靶向性药物Perjeta和Kadcyla、安进处于III期临床的c-Met抑制剂rilotumumab的出现,将助推胃癌治疗超更加个性化的方向前进。

——罗氏将统治HER2阳性胃癌市场:Kadcyla和Perjeta将争夺HER2阳性胃癌市场份额,该市场将由罗氏的HER2专营权统治。

——HER2阴性胃癌存巨大医疗需求:接受采访的专家强调,胃癌临床治疗中,迫切需要能够延长患者生命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尤其是HER2阴性患者群体,该群体不适合罗氏赫赛汀(Herceptin)的治疗。

——Cyramza和Kadcyla竞争二线治疗:接受采访的专家预计,礼来Cyramza将迅速成为胃癌二线治疗的首选药物。然而,Decision Resources则认为,罗氏Kadcyla将成为胃癌二线治疗的重大突破,该药将成为经罗氏赫赛汀(Herceptin)治疗后病情复发的HER2阳性胃癌患者群体的标准治疗药物。

——c-Met临床前景存疑:罗氏单抗药物MetMab的失败,使业界对于c-Met抑制剂是否能在胃癌领域获得成功产生了相当大的疑问。然而,接受采访的专家指出,在这些临床试验中,c-Met的积极性(positivity)需要被更好的界定,这类药物也许能够使比原先预期更小的患者群体受益。

——胃癌治疗将多元化:未来几年内,随着更多药物的上市,胃癌临床治疗将多元化,尽管这些药物多数为化疗辅助药物。总体而言,在未来,胃癌临床治疗将逐渐摆脱当前单纯化疗为主的治疗方案,将朝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法迈进。

英文原文:The Gastric Cancer Market is Expected to More Than Triple Over the Next Ten Years, Capturing Nearly $3.8 million by 2023

Several Emerging Therapies Will Expand Treatment Armamentarium for Unresectable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Gastric Cancer, According to Findings from Decision Resources Group

September 18, 2014 - Burlington, Mass. – Decision Resources Group finds that the gastric cancer market will grow exponentially from over $1.1 billion in 2013 to nearly $3.8 billion by 2023. Fuelling this growth will be the launch of five targeted therapies for unresectable locally advanced and metastatic gastric cancer. Eli Lilly’s Cyramza, which was approved by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in 2014, is the first targeted therapy to enter the second-line metastatic setting and thereby partially fulfills an unmet need. Nevertheless, considerable market opportunity remains for more effective, safe and tolerable therapies.

——Other key findings from the Pharmacor report entitled Gastric Cancer:
Use of predictive biomarkers: A number of drugs in early- and late-phase clinical development are targeting patient subpopulations that carry a specific biomarker – notably HER2 and c-Met. The emergence of Roche/Genentech/Chugai’s HER2-targeted agents, Perjeta and Kadcyla, and Amgen’s c-Met inhibitor rilotumumab will propel gastric cancer treatment toward more-personalized therapy.

——New market entrants for HER2-positive gastric cancer: Kadcyla and Perjeta will compete for a share of this small patient segment, making it a dynamic space dominated by the Roche HER2 franchise.

——Unmet needs: Interviewed experts stress that an urgent need remains for more-effective treatment options that can extend survival, especially for patients who are HER2-negative and thus not eligible for Herceptin.

——Second-line dynamics of Cyramza and Kadcyla: Interviewed experts expect that Cyramza will quickly become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in the second-line metastatic setting. However, Decision Resources Group expects that the launch of Kadcyla in this setting will be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treatment, and that it will emerge as the second-line standard of care for HER2-positive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ho are refractory to Roche/Genentech/Chugai’s Herceptin.

Comments from Decision Resources Group Analyst Sehrish Rafique, M.Sc., Ph.D.:

——“The failure of Roche/Genentech’s MetMab has cast considerable doubt over whether or not c-Met inhibitors will be successful in gastric cancer. However, interviewed experts point out that c-Met positivity needs to be better defined in these trials and that perhaps these drugs benefit a smaller population of patients than originally anticipated.”

——“The gastric cancer treatment algorithm is going to diversify over the coming years with more options becoming available for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or metastatic disease. Whilst many of these agents are adjuncts to chemotherapy, overall we will see a move away from chemotherapy alone being the mainstay treatment for gastric cancer to a more individualized approac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一场梦 发表于 2014-9-25 20:01:18 | 只看该作者
减肥药研发终于受到药企青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09-25  来源:新康界  

目前,有大批包括诺和诺德以及武田制药这样的公司在积极为减肥新药掏腰包,同时开始布局市场,减肥药终于受到药企的青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分析师们一直在等待,直到制药公司认识到减肥药市场的巨大潜力。

上周,诺和诺德的减肥药利拉鲁肽注射液 (liraglutide、Saxenda)获得了FDA一个顾问委员会的支持,正准备用于造福肥胖领域“最杰出的人”,该公司首席科学官Mads Krogsgaard Thomsen对彭博社如是说。除了增加数百名的研发人员之外,诺和诺德拟寻求与大学和生物技术公司开展合作,来为这只产品出谋划策。

“我们正在采取一种整体组合的治疗方式,就像我们已经在糖尿病领域所做的一样,从而针对不同的患者实施个性化用药。” Thomsen说到,并被新闻媒体所引用。

这对于提振减肥药市场的信心来说,不啻是一剂强心针,将给其他被减肥药市场所吸引的制药公司带来一个好兆头。比如说Orexigen 公司刚获得批准的减肥药:盐酸纳曲酮和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剂 (Contrave)。该药销售合作伙伴是武田制药,后者称将为这一减肥药投入900人的销售队伍。

诺和诺德已经为Saxenda(利拉鲁肽注射液)准备了强有力的销售力量。如果诺和诺德和武田一切顺利的话,他们的减肥新药将可能触发长久以来分析师们所期待的数十亿美元的减肥药市场。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是肥胖患者,因此获得治疗资格的患者比比皆是。

而目前仅有200-1000万患者正在接受减肥药的治疗,Orexigen公司首席商务官Mark Booth在周二的演讲时表示。“减肥药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快速增长和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

但是到目前为止,创造新一代的减肥药的制药公司,已经在获得市场份额方面遇到了麻烦。他们正在竭力说服医生支持减肥药,患者使用减肥药和纳税人支付减肥药费用。

位于加利福尼亚的Vivus 2012年9月获得FDA批准的第二款新型减肥药Qsymia(苯丁胺和托吡酯的缓释制剂)陷入了销售困境,而其竞争对手来自艾瑞纳制药的一款新型减肥药氯卡色林 (lorcaserin、Belviq)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尽管该产品的销售合作伙伴还是日本卫材。2013年,Qsymia的销售额仅为2370万美元,Belviq的净销售额刚刚超过2500万美元。

即便如此,分析师们仍然坚持减肥药市场的巨变即将到来。美国最好的银行,富国银行的分析师Matthew Andrews表示,Contrave到2020年的销售额将达到6.34亿美元,如果Orexigen能使该药物获准用于治疗糖尿病,其销售额将达到12亿美元。

他同时还预测,到2020年,Belviq的销售额将达到4.81亿美元,Qsymia的销售额将达到3.96亿美元,与此同时彭博社的分析师们预测Saxenda的2017年的销售额将达到4.29亿美元。

此外,艾瑞纳制药也正在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该公司希望将Belviq与减肥药芬芬(Fen-phen)中的芬特明联合使用,从而规避芬-芬的心血管风险来刺激销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一场梦 发表于 2014-9-25 20:02:03 | 只看该作者
糖尿病用药:赛诺菲的增长引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09-25  来源:E药脸谱网  

作为中国糖尿病领域内的重要参与者之一,赛诺菲从来不讳言其对这片市场的野心勃勃。不过说起糖尿病用药在整个赛诺菲中国的销售占比,其中国糖尿病事业部副总裁林锦荣有点谨小慎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具体的占比不能透露,但可以肯定的是,糖尿病领域是赛诺菲全球以及中国的主要增长引擎之一。”

中国市场的容量的确能够支撑起赛诺菲对糖尿病业务的战略定位。中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1.14亿,约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也是赛诺菲糖尿病产品面对的主要患者群体,人数占全部糖尿病患者的93%~95% 。

也不全部都是好消息。在中国,尽管糖尿病市场的潜力巨大,但一直以来被参与者视为挑战的情况在于,糖尿病患者的诊断率处于低位,“中国糖尿病诊断率低于欧美一半以上,治疗效果达标率也不足40%,这是我国最大的问题。”

培训医生提高诊断率

为提高诊断率,赛诺菲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增加医生的培训,林锦荣介绍了赛诺菲目前正在进行的一项长达五年的医生培训项目CIDE,“希望通过CIDE等项目,培训更多基层医生以提高诊断率。”

CIDE 项目是由赛诺菲公司提供支持,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领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组织实施,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国际糖尿病中心(IDC)参与合作的人才培养项目。

此项目的最终诉求点在于通过培训专家,然后再由这些专家深入基层,对县级医院的医生进行相关信息的传递。而之于赛诺菲,这一项目的最大收益则来自,“希望通过医生教育,增进他们对基础胰岛素的了解,使大家真正了解使用基础胰岛素的好处。”

这里的基础胰岛素,通常被认为是来得时——赛诺菲糖药病用药重磅产品的代名词。作为赛诺菲的“重磅炸弹”,来得时全球年销售额超过70亿美元,且在中国长效胰岛素中占据65%的市场份额。

当然,赛诺菲对医生培训项目的借力还不止如此。作为跨国药企拓展基层市场硕果仅存的成功案例,“3年前,赛诺菲中国建立了专注于县级市场的独立团队,从最初100人左右的规模,发展到今天1000人的团队,覆盖到全国25个省、超过1000个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赛诺菲的成绩,部分源自于其CIDE项目的顺利拓展,解决了基层医生对糖尿病诊疗知识的缺乏问题,也增加了赛诺菲与此市场医生的接触。林锦荣对赛诺菲基层市场所取得的成绩颇为满意,“目前,我们已培训超过两万名县级医生。”

而为了提高糖尿病的治疗达标率,赛诺菲延续了之前与政府部门、学会合作开展项目的思路,于今年同中国医师协会联手开展了“基础胰岛素临床规范使用优化管理项目”(以下简称“血糖管理三人行”)。

所谓“血糖管理三人行”,是将医生、护士及患者组成有机整体,采用计算机辅助系统,利用 PAD、短信平台等现代通信手段,对门诊胰岛素治疗患者展开系统化管理的项目。

这一项目最大的亮点在于摈弃了以往单一、单向的医患沟通,不仅能帮助患者及时的血糖监测和胰岛素剂量调整,也能提升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以便捷、高效的方式促进患者的血糖监测和治疗方案落实,促进空腹血糖达标。

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医生在对门诊初始胰岛素使用患者做出诊断后,将联合护士对患者进行为期 3 个月的教育、指导和管理,帮助初次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掌握胰岛素规范使用技能及自我管理的知识。

按照赛诺菲的规划,2014 年,“血糖管理三人行”项目计划在全国约 400 家医院陆续开展,覆盖全国 30 个省份共 101 个城市的 1500 多名糖尿病专职医护人员和14万名糖尿病患者。

新产品发力市场

毋容置疑,赛诺菲的学术推广活动为其产品的市场认可搭建了一条可行的通路,而同时进行,且与学术推广相匹配的就是产品的市场发力。

在第三届赛诺菲口服降糖药东西方论坛上,其糖尿病事业部医学总监骆天红为赛诺菲之后的上市产品列出了长长的计划表。预计未来赛诺菲将在中国上市7个产品,其中既包括现有口服降糖药亚莫利与二甲双胍的复方制剂,也有二甲双胍与阿格列汀的复方制剂,还包括糖尿病最新治疗激励的SGLT2、GLP-1和两个血糖检测仪等。

“关于上市时间,它取决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流程和结果。其中,Lyxumia(GLP-1药物)、血糖仪(BGSTAR)以及第二代来得时笔,已提交上市申请,目前正在走审批流程。在中国的上市时间仍未定,但我们希望能加快上市进程。”林锦荣表示。

事实上,赛诺菲从进入中国糖尿病市场开始,一直在试图打造自己的糖尿病用药从诊断到胰岛素治疗的全链条产品,成为糖尿病治疗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其后续产品及血糖仪上市后,有助于其目标的实现,而其中的挑战则来自审批速度和产品更新换代后的竞争力。

按照现有糖尿病用药的研究方向,两方面的产品在未来市场上的发力明显,一方面是最新作用机理的糖药病产品,例如GLP-1、SGLT2等,而另一方面则是更为便捷用药方式的产品,例如口服胰岛素等。也许在现阶段的中国市场,这些对赛诺菲而言,并非挑战,因为来得时的“一家独大”,足以抵御来自其他竞争对手。

如同其在糖尿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所言,赛诺菲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以市场表现来证明,其一直所推崇的糖尿病全方位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竞争力,因为在中国糖尿病市场上,这样的方式,有成功的先例,同样也有失败者,例如拜耳,它如今正在试图卖出其血糖仪业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信源地址:http://www.y-lp.com/pages/Article.aspx?id=50518692557517142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一场梦 发表于 2014-9-25 20:02:47 | 只看该作者
诺和诺德胰岛素类似物复方制剂Ryzodeg未达到IIIb期临床首要终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09-25  来源:reuters  

诺和诺德(Novo Nordisk)近日宣布,一项为期26周、随机、多国的IIIb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每日仅需注射两次的Ryzodeg(insulin degludec/insulin aspart,德谷胰岛素/门冬胰岛素)与基础治疗制剂相比可明显减少注射次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Novo Nordisk还表示,该临床试验未能达到非劣效的首要终点。然而,试验结果表明, Ryzodeg组和基础治疗组中患者的HbA1c均有所降低,分别降低了7%和6.8%,并且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Ryzodeg是两种胰岛素类似物——德谷胰岛素(70%)和门冬胰岛素(30%)——的复方制剂。

该临床试验中,曾接受过基础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每日注射两次Ryzodeg;另一组接受基础治疗,包括每日注射一次德谷胰岛素,再加每日注射2-4次门冬胰岛素。

该项研究的首席研究员和内分泌专家Helena Rodbard指出,目前接受基础治疗的患者每日可能需要多达四次的注射,对患者来说是极大的负担,同时也很不方便。与基础治疗相比,Ryzodeg是一种新的治疗选择,Ryzodeg能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和注射次数。对于需要基础胰岛素治疗强化方案的患者来说,这种新的治疗方法是一种十分简便的选择。



Novo's Ryzodeg effective in type 2 diabetes treatment: study

(Reuters) - Novo Nordisk's type 2 diabetes treatment Ryzodeg has proved effective in providing good blood sugar control with fewer injections than a so-called basal-bolus treatment, according to new data from a late-stage study.

Ryzodeg combines Tresiba, Novo Nordisk's great hope for future growth, with insulin aspart, a man-made form of insulin, also known as NovoRapid, in a single pen injector.

Novo Nordisk, the world's biggest insulin maker, has launched Ryzodeg commercially in Mexico. Analysts have estimated it has blockbuster potential which could mean sales in the billions of dollars in years to come.

The study, unveiled at a meeting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 (EASD) in Vienna on Thursday, compared Ryzodeg with basal-bolus treatment, which in this case was Novo's Tresiba and two to four injections of Novo's NovoRapid.

After 26 weeks, both patient groups achieved good blood sugar control but the group taking Ryzodeg needed fewer injections and had fewer incidents of dangerously low sugar levels.

The basal-bolus regimen for treating type 2 diabetes involves taking a longer-acting form of insulin to keep blood sugar levels stable through periods of fasting and separate injections of shorter-acting mealtime insulin to prevent rises in blood sugar levels.

"Patients currently using basal-bolus regimens may need to take up to four daily injections, which can be a great burden and very inconvenient," Dr Helena Rodbard, the study's lead investigator and endocrinologist in Rockville, MD, USA, said.

"Ryzodeg is a new treatment option which provides proven glycaemic (blood sugar) control, with fewer injections and reduced rates of hypoglycaemia (dangerously low sugar levels) compared to basal-bolus regimens," Rodbard said.

Combination therapies for type 2 diabet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mon as patients continually require additional medicines as the disease progresses.

Complications from diabetes caused by failing to keep blood sugar under control can be serious and may include heart disease, stroke, blindness or kidney disease.

With diabetes affecting 382 million people worldwide and the number of cases expected to rise to 592 million by 2035,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the disease represents a huge market for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The Danish company, whose main rivals include Sanofi and Eli Lilly & Co, aims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people using its drugs to 40 million in 2020 from 23 million in 20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一场梦 发表于 2014-9-25 20:03:55 | 只看该作者
III期临床试验积极结果
阿斯利康公布艾塞那肽一项III期临床试验积极结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布日期:2014-09-25  来源:nasdaq  

英国制药公司阿斯利康近日公布了Byetta(艾塞那肽)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的一项为期28周的III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


这项名为DURATION-NEO-1的III期试验在血糖控制不力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中展开,旨在比较在研的每周一次自动注射艾塞那肽混悬剂与每日注射两次的艾塞那肽(Byetta,百泌达)的相关性质。该随机、开放标签的试验在59个试验点共招募了约377名患者。

阿斯利康表示,该试验达到了非劣效的主要终点,表明与Byetta相比,28周内每周一次自动注射艾塞那肽混悬剂能使HbA1c(血糖水平)达到更低的平均值。

Rockwood诊所内分泌科医生兼该试验主要研究者Carol Wysham指出,与Byetta相比,每周一次自动注射艾塞那肽混悬剂除了在降低HbA1c(血糖水平)方面的卓越能力外,在降低体重和其他血糖指标方面也与Byetta相似。该试验结果证明了通过一次性自动注射器给药的在研每周一次艾塞那肽混悬剂的耐药性和有效性。

至于试验的次要终点,相关数据表明,28周内艾塞那肽自动注射组和Byetta组中都有相似数量的患者达到了HbA1c降低7%的目标水平,而艾塞那肽自动注射组中更多患者HbA1c水平则是降低了6.5%甚至更低。

阿斯利康全球药品开发心血管和代谢部门负责人Elisabeth Bj?rk讲到,阿斯利康致力于更好地了解糖尿病患者的包括改善给药方式在内的不同需求。DURATION-NEO-1试验结果也支持了我们继续对糖尿病患者的承诺,即开发新型每周一次自动注射艾塞那肽混悬剂并研发新型给药装置。

AstraZeneca Posts Positive Data on its Type II Diabetes Drug - Analyst Blog

Pipeline updates are highly awaited events in the pharma/biotech sector as 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eciding whether or not to invest in a particular company. These updates provide information on experimental drugs and at times give an insight into the commercial potential of the candidate once it is successfully developed and commercialized.

A couple of days back AstraZeneca ( AZN ) announced encouraging data from the phase III DURATION-NEO-1 study which compared the use of an investigational formulation of exenatide once-weekly suspension for autoinjection to Byetta, a twice-daily exenatide injection in adults suffering from type II diabetes who did not show sufficient glycemic control. The data from the study was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

Approximately 377 type II diabetes patients, who were not achieving sufficient reduction in HbA1c (an indicator of glucose level in the blood) with diet and exercise or other oral anti-diabetic medications, were enrolled in the 28-week, randomized, open-label study.

At 28 weeks it was found that exenatide once-weekly suspension for autoinjection provided greater mean reductions in HbA1c compared to Byetta. The study met its primary endpoint of non-inferiority.

Our Take

As per data 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 more than 382 million people suffer from diabetes worldwide. This number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to 592 million by 2035. Type II diabetes accounts for most (approximately 90-95%) of all diabetes cases, as per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data. Thus, the type II diabetes market is very lucrative.

If approved, the new once-weekly formulation of exenatide suspension for autoinjection provides type II diabetes patients with a more convenient treatment option over Byetta's twice-daily dosing.

However, we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increasing competition in the type II diabetes market. This year alone GlaxoSmithKline's ( GSK ) Tanzeum and Eli Lilly and Company's ( LLY ) Trulicity were approved for type II diabetes among others. Both Tanzeum and Trulicity are administered once a week.

AstraZeneca carries a Zacks Rank #3 (Hold). A better-ranked stock in the health care sector is Gilead Sciences Inc. ( GILD ) carrying a Zacks Rank #1 (Strong Bu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4-5-18 03:50 PM , Processed in 0.087246 second(s), 15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