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xiaoxiao 于 2015-7-28 10:53 PM 编辑
【今日头条】 关于11批次畜禽肉不合格的通告(2015年第38号) 2015年5月—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抽检畜禽肉 420批次样品,不合格样品11批次。现通告如下: 一、不合格样品所涉及的标称生产经营单位、产品和不合格指标为:哈尔滨市大江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猪里脊肉和北京森顺恒发商贸有限公司生产的森顺恒发前臀尖检出禁用兽药沙丁胺醇;许昌鑫汇肉类联合加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带皮腿肉、雏鹰农牧集团郑州商贸有限公司生产的猪肉和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孙六虎屠宰场生产的白条鸡检出禁用兽药氯霉素;成都伍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猪肉检出恩诺沙星残留超限量;福州市晋安区南湖农贸市场(郑国水禽肉店)经营的鸡肉检出禁用兽药呋喃唑酮代谢物;河南省许昌市东城区乐购便民店经营的肉鸡检出禁用兽药呋喃它酮代谢物和磺胺甲基嘧啶等磺胺类药物残留超限量;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康记家禽经营部经营的鸡肉(剑阁土公鸡)检出禁用兽药氯霉素;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官渡市场四辈白条鸡摊和春庆白条鸡摊经营的鸡肉检出禁用兽药呋喃唑酮代谢物。 二、对上述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企业所在地北京、黑龙江、福建、河南、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已责令生产经营企业及时采取下架、召回等措施。黑龙江、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将涉及畜禽养殖环节的9批次不合格产品相关情况移交畜牧部门处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要求上述5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不合格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进一步调查处理,查明生产不合格产品的批次、数量和原因,制定整改措施。调查整改情况需于8月20 日前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并向社会公布。 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5家肉及肉制品大型生产企业进行了抽检,抽取的样品检验全部合格,这5家企业是青岛万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发正大有限公司、辽宁千喜鹤食品有限公司、泰安泰山六和食品有限公司、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
特此通告。 附件:1.畜禽肉监督抽检不合格产品信息
2.畜禽肉监督抽检产品合格信息
3.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检出禁用或残留限量超标的说明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2015年7月28日 http://www.sda.gov.cn/WS01/CL0051/125220.html 【新药信息】 1、圣和药业1.1类化药注射用C118P获批临床 注射用C118P由南京圣和药业有限公司申报,2014年8月进入CDE审评序列,为重大专项品种以及特殊审批品种,未经过发补,目前已获批临床。本品是一种新型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剂,与已上市的微管蛋白抑制剂(如长春新碱、紫杉醇等)以及作用于血管的分子靶向药物(如索拉菲尼、舒尼替尼等)相比,具有独特的抗肿瘤机制,目前具有类似结构和机制的药物CA4P在国外处于III期临床研究阶段。
C118P结构新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作用机制明确、抗肿瘤效果明显、抑瘤谱广、体内外稳定性高,有较好的成药性和安全性等特点,适合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开发。 2、罗氏重新开展旗下阿尔茨海默氏症药物的临床试验 罗氏开始将部分研究工作放在两个阿尔茨海默氏症药物上面,两者都在去年的研究中遭遇挫折,此举反映出罗氏对减少患者大脑内蛋白质斑块的药物的信心。 此前,拥有同类药物的礼来和 Biogen 在 22 日提出的新证据表明,以类似方式作用的药物可能会产生改善人们的记忆衰退疾病。 罗氏发言人称,crenezumab 现在将进入 3 期临床试验后期阶段,同时高剂量 gantenerumab 在经历 3 期研究初始阶段失败后也将开展全新的临床试验。 「在目前和未来,我们会开发新的方法来实现更高剂量 gantenerumab 的研究,并已向卫生部门征求反馈意见,」他补充道。 这家瑞士制药商刚刚公布了其半年度业绩,但并没有给出可能即将开展的新试验的进一步细节。 gantenerumab 的命运复兴得益于其在患者身上的生物活性证据,主要基于脊髓液和大脑扫描测试。这些所谓的生物标志物的发现细节发表 22 日于华盛顿举行的阿尔茨海默氏症协会国际会议(AAIC)上。 罗氏曾在去年十二月称,由于未能证明 gantenerumab 有效,该药物的后期研究结束。 阿姆斯特丹 VU 大学医学中心的Scheltens 在 AAIC 上公布了试验数据,他指出,最新数据表明 gantenerumab 能够从大脑内清除β淀粉样蛋白斑块,但剂量太少。 「今后的试验应该会测试高剂量的药物,」他表示。 Gantenerumab 是罗氏与合作伙伴 MorphoSys 开发的,其阻断β淀粉状蛋白合成的作用与 Biogen 公司的 aducanumab 非常类似。 在 AAIC 会议上,aducanumab和礼来的solanezumab 都公布了有前途的临床试验结果,但专家表示,仍然需要更大型的确证试验来证明结果。 罗氏制药负责人 O'Day在四月份曾表示,该公司将重新审视两个阿尔茨海默氏症试验性药物的前景。 痴呆是阿尔茨海默氏症最常见的形式,根据非营利组织阿尔茨海默氏症国际协会的数据,在全球影响接近 5 亿人,到 2050 年将达到 1.35 亿,与心脏疾病和癌症不同的是,这两个领域的药物开发已经有重大进展,但目前还没有药物可以减缓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发展。目前的药物仅可以做到缓解某一些症状。3、化疗实验药PM1183、康莱特在美开始三期临床 6月29日,西班牙PharmaMar制药公司的抗癌实验药PM1183(lurbinectedin)的一个3期临床(NCT02421588)注册了第一个病人。PM1183是RNA聚合酶II抑制剂,用于治疗铂类耐药的卵巢癌(PROC)。这个叫做CORAIL的随机、开放标签的国际多中心3期临床预计招募420位不可切除的、对铂类药物耐药的晚期卵巢癌患者。头对头和托泊替康(topotecan)、聚乙二醇化脂质体阿霉素(PLD)等比较疗效和安全性。一级实验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二级实验终点是总生存期、总生存率、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6月27日,浙江中医药大学宣布美国FDA同意其抗癌中药康莱特注射液进入3期临床研究,治疗晚期胰腺癌。康莱特是从传统中药薏苡仁中提取的一种细胞毒素类中药注射剂,据说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保护正常组织细胞功效。康莱特是第一个在美国本土进入三期临床的中药注射剂。 无容置疑,抗癌免疫疗法、PSCK9抑制剂是当下制药工业最红火的高大上产品。相关新闻也铺天盖地,比如这两天的报道有“FDA接受Juno Therapeutics的CAR-T细胞疗法JCAR017的1期临床申报(IND),治疗复发/难治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新基制药投资10亿美元和Juno联合开发抗癌免疫疗法”等。当然制药工业对颠覆性产品的追逐无可非议,我们昨天还讨论了如何才能不站错队,不错过发现下一个颠覆性新药产品的机会。尤其是在去年诺华报道其CAR-T药物CLT019在一个复发性/无应答B细胞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实验中达到90%的完全应答率之后,许多人相信免疫疗法可能是最有可能成为治愈癌症的一个颠覆性发现。
如果你有足够的资金承担风险、是个“大玩家”,即使没赶上免疫疗法这班车也可以象新基这样和Juno、Kite Pharma、Bluebird Bio等拥有高大上产品的公司合作甚至收购,当然合作或收购的价格不菲。要么你就必须做“伯乐”,甄别那些可能成为“千里马”的潜力项目。当然还有一群人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地从事那些一度红火,但后来被制药工业几乎抛弃了研究领域。
细胞毒素和免疫疗法或者靶向疗法相比,如果不是最近几年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兴起几乎要被人忘掉。PM1183是一种海洋天然产物的衍生物,能和DNA小沟不可逆地结合(形成共价键)。PM1183对DNA的加成导致了DNA双链断裂并诱导细胞凋亡。在体外实验中,PM1183对多种肿瘤细胞显示强效细胞毒性。目前PharmaMar开展了PM1183的多个临床实验,用于治疗复发性卵巢癌、肺癌、乳腺癌和胰腺癌等。在一个2期卵巢癌临床实验中,PM1183治疗组的无进展生存期为5.7个月,高于托泊替康对照组的1.7个月。
“康莱特”注射液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中医药大学李大鹏课题组从传统中药薏苡仁(coix seed)中提取制备,早在1995年就作为抗肿瘤注射剂获得国家药监局上市。而且自2005开始获得批准在俄国销售。“康莱特”有效成分的抗癌作用类似细胞毒素,据称除了杀死癌细胞之外还能抑制癌细胞的转移。在胰腺癌2期临床试验中,康莱特治疗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比常用抗癌药对照组提高了1.9个月,客观缓解率提高了85.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也有明显延长。“康莱特”和已经获得FDA批准上市的天然产物青蒿素、麻黄素不同,如果获批上市将是中国在美上市的第一个真正意义的中药制剂。衷心希望以上“康莱特”的2期临床结果能在更多样本的3期实验中得到验证。该临床研究预计招募750位胰腺癌患者,而且据说需要3-4年才能完成。
“不论白猫黑猫,能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只要和现有标准疗法相比显示明显优势,填补未满足医疗需求的新药都是制药工业和患者的需要。比如铂类耐药的卵巢癌预后差,目前的治疗手段有限,即使象聚乙二醇化脂质体阿霉素(PLD)也已经获得FDA批准,成为治疗卵巢癌的二线方案。 4、4型丙肝福音!艾伯维全口服无干扰素新药Technivie获FDA批准 艾伯维(AbbVie)丙肝药物管线近日在监管方面收获喜讯,FDA已批准Technivie(ombitasvir/paritaprevir/ritonavir)联合利巴韦林(RBV)用于未发生肝硬化的基因型4丙肝(GT-4 HCV)成人患者的治疗。此次批准,使Technivie联合RBV疗法成为首个也是唯一一个用于基因型4丙肝的全口服、无干扰素、直接作用的鸡尾酒疗法,同时也标志着该基因型丙肝临床治疗的重大进步。Technivie联合RBV治疗12周,将提供一种治愈率(SVR12)达100%的治疗选择。需要注意的是,Technivie不推荐用于中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Child-PughB级)。 Technivie是一种全口服抗病毒药物,由固定剂量paritaprevir/ritonavir(150mg/100mg)与ombitasvir(25mg)复配而成。Technivie每日口服一次,在进餐时服药,同时配合利巴韦林(1000mg或1200mg,根据体重调整,每日2次)。 之前,FDA已于2014年授予Technivie突破性药物资格,并通过优先审查程序进行了审批。Technivie的获批,是基于IIb期PEARL-I研究的数据。该研究在135例基因型4丙肝成人患者中开展,其中初治组(n=42/42)及既往经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RBV治疗失败的经治组(n=49/49)接受Technivie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12周,取得了100%的治愈率(SVR12)。此外,接受Technivie单药治疗(无RBV)的初治组SVR12也达到了91%(n=40/44),该治疗组有1例患者(2%)在治疗期间发生病毒学爆发,2例患者(5%)在治疗后病情复发。其他治疗组未发生病毒学失败。 值得一提的是,Technivie(ombitasvir/paritaprevir/ritonavir,25mg/150mg/100mg)中的3种活性药物成分也存在于艾伯维推出的全口服丙肝鸡尾酒疗法ViekiraPak,后者由固定剂量ombitasvir/paritaprevir/ritonavir(25mg/150mg/100mg,每日一次)和dasabuvir(250mg,每日两次)组成,于2014年12月获FDA批准用于基因型1丙肝成人患者。 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估计,在美国丙肝患者多达270万,约为艾滋病患者的2倍多。丙肝主要分为6个基因型(基因型1-6,GT 1-6),其中基因型1是美国最主要的丙肝类型,约占74%,而基因型4仅占6%左右,而且在历史上被认为是最难治疗的丙肝类型。不过,在全球范围内,基因型4丙肝患者总数高达3400万,是埃及、中东及非洲地区最主要的丙肝类型,约占这些地区丙肝病例的80%。这也意味着,美国以外的市场,将是艾伯维丙肝新药Technivie一个难得的突破口。 5、常山药业糖尿病1类新药艾本那肽即将进行I期临床 常山药业(300255.SZ)公司人士在某券商举行的策略会上表示,公司糖尿病1类新药艾本那肽目前处于临床I期前准备阶段,I期临床基地已基本考察完成。 早前公司公告称,收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及审批意见通知,批准艾本那肽注射液进行Ⅰ/Ⅱ/Ⅲ期临床试验。公司表示将尽快组织实施临床试验工作,待试验成功后申请本品的生产批件。 券商研报显示,艾本那肽半衰期为7天,可一周注射一次,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顺应性。据IDF估计,2009年全球成人糖尿病患人数达到3.66亿,患病率8.3%,中国地区糖尿病患者约1亿,其中92%是II 型糖尿病患者,市场空间达到百亿级别。 艾本那肽是一种肠降血糖素类似物,由常山药业与美国ConjuChem LLC公司于2012年组建的合资公司“常山凯捷健”研发,用于II型糖尿病的治疗。此前,该产品已在美国和加拿大完成I 期和II 期临床试验。 常山药业主营肝素系列产品,而艾本那肽是常山药业为产品多元化布下的重要一棋,若能研发成功将降低公司过度依赖肝素产品的风险。公司近期发布2015半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5965.12 万元-6778.55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25%。 6、FDA批准首个PCSK9抑制剂Praluent(alirocumab) 7月24 日,美国 FDA 批准 Praluent(alirocumab)注射液,这是在美国获批的首个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 9(PCSK9)抑制剂类降胆固醇治疗药物。
Praluent 被批准用于除了节食及最大限度耐受他汀药物治疗的患有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eFH)成年患者,或临床上有动脉纱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患者,这些患者需要额外地降低 LDL 胆固醇水平。 HeFH 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能导致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血液中高水平的 LDL 胆固醇(称「坏」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心脏病是美国男女患者死亡的第一大因素。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提供的信息,美国每年大约有 61 万人死于心脏疾病,这相当于每四例死亡中就有一例死于心脏病。 「Praluent为 HeFH 或已知有心血管疾病而服用他汀类药物不能充分降低其 LDL 胆固醇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种治疗选择,」药物评价与研究中心新药办公室主任 Jenkins 博士称。「FDA 强烈支持不断进行工作来为心血管疾病治疗与预防提供新的创新型选择。」 Praluent 是一种抗体,它以一种叫 PCSK9 的特定蛋白为靶点,PCSK9 能够降低肝脏上某些受体的数量,而这些受体可以将血液中的胆固醇移除,Praluent 通过阻断 PCSK9 的作用使更多的受体可用来去除血液中的 LDL 胆固醇,从而降低 LDL 胆固醇水平。 Praluent 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在 5 个安慰剂对照试验中得到评价,在这些试验中有 2476 名受试者使用了 Praluent。所有受试者要么患有 HeFH,要么处于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高风险当中,以及正在服用最大耐受剂量他汀药物的患者,不管他们有没有使用其它调脂治疗药物。使用 Praluent 的受试者与使用安慰剂的受试者相比,LDL 胆固醇平均有 36%-59% 的降低。 多项临床试验证明,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风险。一项评价将 Praluent 添加到他汀药物中是否对降低心血管风险有作用的试验正在进行中。 Praluent 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瘙痒、肿胀、疼痛、注射部位挫伤、鼻咽炎及流感。过敏性反应如过敏性血管炎(一种皮疹,通常表现为皮肤上的紫色斑点,与小血管的炎症相关)及需要住院的超敏反应在使用 Praluent 的患者中有报道。如果患者经历严重过敏反应症状,应该停止使用该药并寻求医疗帮助。 Praluent 由新泽西州布里奇沃特的赛诺菲安万特美国公司及纽约塔里敦的再生元制药上市销售。 【行业信息】 1、日本是怎样对于新药注册特殊审批管理 对于新药注册特殊审批在日本称之为“优先审查”,大致有两大类药物可以进入该程序,一类是罕见病用药,一类是出罕见病用药之外的新药。 (一)针对罕见病用药品的审查管理方式 在日本药事法中有明确要求,一旦被厚生劳动省认定为罕见病用药品,将实施优先审查。罕见病用药品如果打算申请优先审查,在相应的新药等注册申请书的备注栏注明“x年x月x日被认定为罕见病用药品”,并向综合机构提出申请。 日本对于罕见病用药品的定义是,①对于该药的对象适应患者人数在日本不到5万人;②没有可以替代的适宜的药品等或者治疗方法;③与现存的药品等比较,显示出可以期待的、明显的有效性或者安全性,从而在医疗上有优越的使用价值。 (二)针对罕见病用药之外的优先审查事宜 独立行政法人药品医疗器械综合机构(以下简称“综合机构”)于2011年9月1日发布药食审查发0901第1号文,该文是在以往各相关通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除了罕见病用药以外的药品等的优先审查和优先咨询等事宜,并于2011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同时废止了于2004年2月27日发布的同名规定。 第一,关于优先审查 1、除了罕见病用药品,对于该新药是否适用于优先审查的考虑应综合评价下文中的(1)对象疾病的严重性和(2)临床上的获益风险评估来决定是否适用。 (1)如下分类评价对象疾病的严重性:A、对于生命有重大影响的疾患(致死性的疾患)。B、疾病的发展是不可逆的,对日常生活有显著影响的疾患。C、其他。 (2)如下分类进行临床上的获益风险评估:A、以往没有治疗、预防或者诊断方法。B、基于有效性、安全性、患者生活质量,从医疗角度来看是否优于以往的治疗、预防或者诊断方法。 2、相关注册申请 (1)如果打算申请罕见病用药品以外的优先审查,在相应的新药等注册申请书的备注栏注明“鉴于其他理由申请优先审查”,并附相应的罕见病以外优先审查的判断理由。(除(2)中提到的内容) (2)对于打算申请罕见病用药品以外的优先审查者,如果已经进行了综合机构实施的针对药品优先审查品种对应性咨询的,在备注栏中还应注明“已经进行了关于药品优先审查品种对应性咨询”,并在申请书后附综合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书。对于虽然已经进行了对应性咨询,但是在注册申请之后才形成评价报告的情况下,不必附加报告。 3、判定是否适用于优先审查和注册审查时的操作步骤 (1)对于罕见病以外优先审查品种,在收到申请之后,综合机构会立即在听取来自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整理关于是否适宜的意见,报告厚生劳动省,由厚生劳动省医药食品局审查管理课(以下简称“审查管理课”)来决定是否适用。 另外,对于进行了优先审查品种对应性咨询,在申请时该品种的优先审查的适用性已经得到判定,并且没有特殊变化时,会基于该评价予以判断并将整理的意见报告厚生劳动省,由审查管理课判定是否适宜优先审查。该结果由审查管理课通知申请人和综合机构。同时审查管理课告知药事?食品卫生审议会的主管部会。 (2)对于优先审查对象品种,综合机构在可能的范围内,将审查的各阶段顺序优先。 (3)相应的新药等作为优先审查对象品种在获得批准时会公开相关信息。 4、关于有多个适应症时的申请 当同一品种具有优先审查的对象适应症和之外的普通适应症时,应将优先审查对象适应症和之外的适应症分开,分别单独申请。这种情况下,注册申请书及申请资料应分别制成,对于共通的资料,可以只附在优先审查对象适应症的申请书之后。另外,在各自申请书的备注栏中将其他适应症的情况分别注明。 第二、关于优先试验咨询 1、是否适合优先试验咨询的考虑 关于可以进行优先试验咨询的药品,以药事法第14条第7项和本通知第1中1的规定为基准。对于决定是否适用,应基于可以推定在医疗上受益的数据(原则上,对于药品而言,应有截至IIb期的试验结果)。 2、是否适用于优先试验咨询的决定和咨询步骤 (1)打算进行优先试验咨询品种的适用性评价的申请人,应向综合机构提出申请。对于已经被认定为罕见病药品的品种来说,不必提交认定申请书,可作为优先试验咨询品种。 (2)对于综合机构而言,在受理了(1)的认定申请书后,应立即在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之上,决定是否适宜,并将结果通知申请人的同时,向厚生劳动省报告。审查管理课应同时告知药事?食品卫生审议会的主管部会。 (3)对于优先试验咨询品种,综合机构在可能的范围内,应优先咨询的顺序。 (4)关于优先试验咨询的具体方式,可以参考2011年9月1日药械发第0901001号独立行政法人药品医疗器械综合机构理事长通知《关于独立行政法人药品医疗器械综合机构实施得当面建议、证明确认调查等的实施要点等》。 综合机构建议,不论是罕见病用药还是之外的其他新药,如果申请人打算申请优先审查,建议利用综合机构实施的申请前咨询或者事前评价咨询程序以及药品优先审查品种对应性咨询,以便尽早整理并解决审查相关问题,及时作出决定。 2、研发难,市场更难——117号令下,医药这把牌怎么理 被部分媒体过度渲染的117号令其实只是正常执行国家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无论是已废止的2005版旧规(17号令)还是在执行的2007版规定(28号令),均明令申报临床试验时报送虚假申报资料和样品的,不予受理或批准,给予警告,1年内不受理其临床试验申请;已批准进行临床试验的,撤销临床试验批件,并处1万~3万元罚款,3年内不受理其临床试验申请。对报送虚假资料和样品的申请人建立不良行为记录并予以公布。申请药品生产或者进口时,报送虚假申报资料和样品的,不予受理或批准,给予警告,1年内不受理其申请;已批准的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5年内不受理其申请,并处1万~3万元罚款。 研发难,市场更难 应该说117号令是强化整顿和加强行业自律,提高新药审批效率的一种促进方式。行业规范度越高,药品安全越有保证。而坊间惊叹的重心或许并不仅在于围观者对国内临床试验真实度如何加以想象,而是新药审批难上加难,无论时间成本还是真金白银的投入都让企业倍感困惑和艰难。 临床试验病例数最低要求:Ⅰ期20例,Ⅱ期100例,Ⅲ期300例,IV2000例,因均为对照试验,实际参与患者例数应加倍。而前期试验仅仅给参试患者的费用视产品不同,每例已在5000~10000元,其他各种费用更数不计数。临床试验批件有效期3年,到期尚未完毕仍需重新申请。不少企业都是临床阶段就已止步,有些是由于投入巨大,数百万、数千万元的后期费用企业已投不起,有些是考虑到产品市场阶段,再过3年恐怕还拿不到生产批件,而一些新药的生命周期只有短短的三五年,推向市场也只能成为光烧钱不赚钱的赔钱货。一些研发机构和企业更是明智地只对其他企业已过临床试验的产品进行立项和仿制。 国家设定临床试验病例数最低要求从统计学角度更能确保产品安全性,确保千分之一、万分之一概率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能够在临床试验阶段就被发现。但因此给企业投入和时间成本增加的巨大消耗却未加以考虑。哪些情况应严格执行上述要求,哪些情况可以基于已成熟品种的基础情况加以简化,帮助企业加快审批时间,降低成本,既是帮企业减负,更是为国家和民众减负。这也是降低药价战役中的一个关键项。企业成本降低,药价才能降低。 帮助企业实现市场转化 而企业除了需面对审批费用上涨、研发投入巨大、时间周期长、批文等得望眼欲穿的新品注册阶段的无奈现实和产品生命周期短、仿制大军无数、市场投入大、过度竞争的传统压力以外,当前的药品销售环境对于新产品以及过往因产品准入时间未开启(医保5年未调整、非基挂网多数地区近3年未重启)和企业销售力量薄弱两大因素造成销售滞后的过往新品尤为不利,企业辛辛苦苦等待和铺垫了好几年,按今年各地的挂网规则基本只能出局,有些甚至连自费药挂网的机会都未平等给予。企业研发投入的几百万、几千万元资金,GMP认证投入的几千万、上亿元资金,前期销售和市场投入的几百万、几千万元费用从哪里能收回?医药产品投资也变得越来越有风险,投行和企业并购有价值潜力的产品,却等得花儿也谢了。 一两个拳头产品往往就是企业的生命线和饭碗,新品前3年基本都是等待准入阶段,运气不好的话甚至长达5年、10年,这个阶段很多企业连当年营销投入都尚未平衡回来,更不要提收回前期研发成本和固定资产投资。如果缺乏市场转化支持条件,新品只能一一凋谢。国家在降药价战役中也需切实考虑行业和企业的切实困境和不同阶段产品投入和定价规律,为行业和企业排忧解难,确保正常运营和发展。 新产品报批阶段就几十家、数百家扎堆拥挤、缺乏研发立项有效规划指导和预警,限抗令等政策突变时一刀切,企业遭受严重损失。新品申报周期越来越长、要求越来越严格、投入越来越海量,而营销却越来越难,产品定价丝毫不考虑产品研发和上市的巨大投入,20年后中国的医药行业水平能否与世界同步?还是越甩越远?企业过去研发和各项投入几千万元,还能从市场上回收几十万、几百万元,逐步艰难回收成本,如今挂网和二次议价的高墙将这部分尚未实现市场转化的产品高高拦在墙外,企业还能不能坚持下去,还要不要坚持已变得骑虎难下和两难,需要政府高度关注和支持。只有真正为市场创造销售条件,上规模后成本就会自然降低。规模越大越有降价的成本优势。 市场其他引申关注 117号令引人深思的另一个焦点则是企业现在临床试验多已委托CRO,企业更多只负责投入,如果数据存疑,责任如何归属?国家对CRO公司如何监管引发关注。 专业化看待无须惊慌失措,医药行业这把牌如何理,如何专业化指导和服务于行业和企业仍需深思。 此外,一些媒体报道的再注册申请取消若干批文也实属正常,有些系企业自然淘汰产品。有些系企业其他原因。相对来说,公告中提及的众多大企业更有抗压风险,投资机构不必急于抛盘。医药风暴如果连这些大树也连根拔掉,医药行业恐怕已不存在,也与健康产业永远是朝阳产业的国际规律严重相悖。 专业化和实质化管理,时时所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日前发布《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要求针对部分已申报生产或进口待审药品注册申请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核查。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出台的临床试验标准和稽查要求堪称“史上最严”,在短短34天时间内,自查核查品种清单公布的1622个受理号相关品种必须完善临床数据,将通过企业自查、省局复查、CFDA飞检层层把关。这将对弄虚作假药企形成打击,而对专注新药研发的企业则是一大利好。
重拳“打假” 本次自查的严厉程度从公告语气可见一斑。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该《公告》提出了“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新要求。 药品监管部门在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层面不断加大力度,此次从药物研发和审评源头上保障药品安全、有效,临床试验数据真实性是极为重要的环节。 《公告》要求自发布之日起,所有已申报并在CFDA待审的药品注册申请人,均须按照《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要求,对照临床试验方案,对已申报生产或进口的待审药品注册申请药物临床试验情况开展自查,确保临床试验数据真实、可靠,相关证据保存完整;申请人自查发现临床试验数据存在不真实、不完整等问题的,可在2015年8月25日前向CFDA提出撤回注册申请。 对于有问题的申报企业如果尝试隐瞒自查结果,此次公告指出,对核查中发现临床试验数据真实性存在问题的相关申请人,3年内不受理其申请。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存在弄虚作假的,吊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资格;对临床试验中存在违规行为的人员预予以通报。 《公告》发布自查核查品种清单,涉及共1622个受理号,其中进口药171个受理号,国内新药948个受理号,已有国家标准药品503个受理号。其中,涉及103家医药上市公司,占医药股上市公司总数将近一半。
新药研发须走正路 本次“史上最严”自查风暴令不少专注于新药研发的企业拍手称赞。 华海药业总经理陈保华称,2014年国家食药总局药品评审中心共受理注册审评7600余件,完成4600余件审评,仍累积1.4万多件等待审评。根据目前的审批速度,完成当前积压的3类新药临床申请需要7年。 此外,目前的研发和注册环境长期存在药物临床试验数据上的缺陷,包括很多不规范、不完善的地方,有的甚至弄虚作假。南京长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战指出:“正规企业走正路,反而发现弄虚作假抄近路的企业比自己的审批还要快。” 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鲁先平认为,很多专注药物研发的创新企业十年做一个创新药,一步一个脚印,一个个数据认真做过来,反而在与数据造假的企业竞争时吃亏。“严格审查临床研究数据不仅应该早执行,而且还应该坚持推广;无论是自查、省局复查、国家总局飞检,正规产品短期内进度可能会受到影响。但检查常态化后,整体来看,有利于创新型企业健康发展。” 西藏德传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广策告诉记者,本次自查对专注研发的行业龙头是一大利好,那些粗制滥造的低水平药企将被戴上紧箍咒。 以下摘自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 整体利好国内CRO企业 业内人士指出,CFDA此举能有效清理药品审评积压,有利于审评提速,是国家鼓励新药研发的第一步,将整体利好国内医药CRO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涉及的受理号共计1622个,其中进口171个,新药948个,已有国家标准503个。涉及国内103家医药上市公司,占医药股上市公司总数将近一半。国内某家受理号自查数量超十个的上市公司表示,目前公司目前正在开展评估,自查核查对公司的影响尚无法预估。 招商证券指出,对于申报企业来说,撤回或不撤回都会对企业有所影响,除非数据100%真实合规。“公告出台整体上利好临床CRO企业以及临床稽查企业。” 齐鲁证券则认为,CFDA通知相关企业进行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是国家在鼓励创新药研究方面一步棋,后续关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在药物申报过程中的重新定位、甚至新药的重新定义等相关政策均有可能逐步落地,逐步拉开国内创新药快速发展的新格局。 对此,泰格医药公司人士指出,对申报品种开展真实性和可溯源性核查是CFDA清理积压品种的第一步,预计国家未来会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新药发展,对整个医药行业和CRO行业来看都是利好的。“今年最大的热点是创新药的审批速度越来越快,相比去年,整 4、 关于罕见病的研究,国内的脚步在逐渐迈大。 近日,药明康德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合作推动儿童罕见病研究。药明康德将利用其平台和数据分析方案,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研究所及儿科转化医学研究所提供更加快捷、精准的人类全基因组测序及数据分析平台,推动儿童罕见病的研究、临床诊断及治疗。 罕见病发展中心主任黄如方表示,“对于罕见病来讲,诊断也是一个大问题,很多病人因为诊断不清的原因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我国目前的基因检测技术相对成熟,但是和临床医生的结合还是不够。” 尽管国内对于罕见病的关注越来越多,但在药物研发和审批方面,当前并未看到明显的变化。“总体上,我国因为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当前对孤儿药的研发还是比较弱。”黄如方补充说。 研发关注增多 “国内很多企业已对儿童药开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也开始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但国家在政策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落地。孤儿药作为一个大的层面,面临着社会责任,我们目前也在选择一些孤儿药品种进行开发。”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武贤说。 无独有偶,为促进提升北京制药行业的整体水平、提供高品质的国产药物,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近日发布2015年“高端非专利药物研发”工作征集指南。其中,罕见病药物在申报条件中可享受销售额、发明专利等多项优待。 根据药品市场研究机构evaluatePharma(EP)发布的《2014年罕见病药物报告》,到2020年罕见病药的销售额将达到处方药销售总额的19%,为1760亿美元。EP预测,未来10年罕见病药品销售量的年增长率将接近11%,而大宗药品年增长率估计为4%。 由于孤儿药的研发有税务优惠、审评审批时间短等政策扶持,在国际上才会呈现出孤儿药比大宗药物增长快的情况。同时,研发企业还有自主定价的权利,而后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可观的。由此可见,目前针对罕见病药物开发的各种激励措施对于制药公司来说还是有很强的吸引力。 尽管市场可观,但也应该看到,与国际相比,我国对于孤儿药的关注差距甚远。“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秘书长张丹也对国内有志于孤儿药研发的企业提出建议,“在国际上,孤儿药是允许自由定价的,所以成本是能够收回的。如果有创新型的孤儿药,要考虑的是国际市场,而不是国内市场。” 政策支持不够 “国内企业对孤儿药的关注与政策的支持是息息相关的。但除了在新药研发的特殊审评程序中有一些支持,对于孤儿药的定义至今也没有确定下来,总的来讲,政策的支持还是不够给力。”张丹向记者提到。 除了对孤儿药研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的美国之外,不少国家也纷纷对孤儿药研发提供了支持。 据了解,德国政府成立了特别的罕见病基金,包括国家年金、特殊疾病津贴、子女津贴等;日本从1993年开始实施《罕见病用药管理制度》,对临床研究的资金资助、药物注册优先审批、延长再审查期限、临床药物研究费用减免税等多个方面进行规范。 我国台湾地区于 2000年颁布了《罕见疾病防治及药物法》,在药物的研发上,主要体现在费用减免和税收优惠上。同时,只要 FDA 认可上市的药品,无需复杂的本土临床试验即可上市销售。 当然,美国在最近一年又针对孤儿药研发出台了新的条款。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21st Century Cures Act 更新草案,提出对于已上市药物新开发罕见病适应症将获得6个月市场专营权的条款。 “对孤儿药的研发,一方面体现了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也在发现价值。企业也希望政府鼓励企业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在资金上进行支持。同时,给予审评审批绿色通道,并进入医保,保障患者用药。”任武贤提出,“我们需要形成完整的孤儿药研发体系,鼓励儿童孤儿药研发。” 对于企业来讲,经济效益是其生产的动力。对于市场偏小的孤儿药而言,如何保障不会因为药品价格太高而无销量?最重要的就是要保障患者用得起药。“政府应该设计一些机制,让孤儿药的费用变得不那么贵,比如引进商业保险。”黄如方说。“另外,对于国外的药,也应该有一个很好的注册激励机制,不让国外药企因为有价无市选择放弃中国市场,最终让中国患者买不到药。” 当然,除了政策支持,本土企业的研发能力也是很关键的。在罗欣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首席科学馆王铁林看来,我国目前非孤儿药领域的研发尚且存在差距,要谈孤儿药研发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整个国家的研发水平有所提高的话,那么孤儿药的研发也会多起来。 关于孤儿药研发,国内企业在研发和注册上还没有建立起相关的经验。同时,选择研发的领域还要与公司的销售战略相关。“孤儿药研发涉及到团队的重建、临床是否容易做等问题,没有成功的经验想继续下去非常难。对于企业来讲,还是要考虑效益。”王铁林说。 【上市公司】 1、艾尔建405亿美元出售仿制药业务,5.6亿收购Naurex转向创新药 2015年7月27日,制药巨头艾尔建宣布以405亿美元将仿制药业务卖给梯瓦,而以5.6亿美元收购抑郁药研发公司Naurex。多余的400亿美元现金据艾尔建CEO讲不会用于还债,而是会用于收购价值链上游的创新药物资产。梯瓦则放弃了401亿收购Mylan的计划。 艾尔建CEO Brent Saunders是个极具才华和创新能力的制药领袖。虽然只有45岁但已经买卖了总值达1500亿美元的制药资产。现在的艾尔建几年前还是一个名为Watson的卖仿制药小企业,经过几次并购已经成为行业巨头。出售仿制药后新的艾尔建将进入创新药领域。今天福布斯的Herper报道艾尔建可能用这笔现金收购百建或艾伯维,也可能和辉瑞合并。但根据Saunders的理念他收购必须在合适的时间收购合适的资产,所以随机性较强,难以预测最后结果。现在生物技术股持续走高,最近礼来、罗氏、葛兰素CEO均在不同场合认为生物技术存在泡沫。所以我认为艾尔建不大会收购以现在热门药物为核心的企业,我看葛兰素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艾尔建这个理念似乎和收购Naurex一致。Naurex在开发NMDA受体调控剂。这个项目起源于几年前的一个临床偶然发现。2004年耶鲁的科学家发现氯胺酮可以治疗重度抑郁,而且起效迅速。通常几小时就见效,这和传统的抗抑郁药的几个礼拜有很大区别。氯胺酮是NMDA受体拮抗剂,但半衰期很短,只能输液,而且有致幻副作用。原来百特的CSORiedel和西北大学的一个教授受这个发现启发成立了Naurex,试图找到可以口服、副作用小的类似物。他们的两个主要产品(一个注射、一个口服)已经在小型临床试验显示统计显著疗效。Naurex共募资1.6亿美元,今天以5.6亿头款加未公布的里程金,算是很成功的投资。 当然这里面变数还有很多。氯胺酮虽然是NMDA受体拮抗剂,但针对这类所谓biogenic amine受体的药物极少有选择性很好的,而且即使针对同一受体下游通路应答随配体不同完全不一样。发现氯胺酮的抗抑郁疗效但不知其准确机理好比你知道一个人身价5亿,但不知道这人是干什么的。你怎么能让他身价提高到10亿呢?如果这人是个球星你让他去哈佛商学院学两年,或者这人是华尔街大佬但你让他练耐力那无法优化他的身价。所以如果NMDA受体确实是氯胺酮的疗效原因,这些产品可能彻底改变抑郁的治疗,NMDA受体也会成为热门靶点。但如果疗效不是来自NMDA受体,那么这些产品成功的可能和把大药厂赶出这个领域的那些失败产品无本质区别。 事实上阿斯列康曾有一个类似产品,结果在三期临床未能显示疗效而被终止。抑郁药开发的安慰剂效应是有名的难题,小型试验中观测到的疗效未必能在三期重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强生虽然也跟踪氯胺酮这个重要发现,但选择了一个保守的策略,即开发其中一个对映体,而且得到FDA突破性药物地位。如果Naurex产品失败,肯定会有新的假说来解释氯胺酮的疗效,但是否有人敢跟踪就是另一回事了。今天艾尔建以收购Naurex进入创新药我认为显示了他们超群的前瞻性 觉得本文有所价值,欢迎告诉您的朋友!您的鼓励是我们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的动力! 本文来源:多个官方网站及资讯类网站,在此表示感谢!如本文存在侵犯权利之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我将立即改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