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谭敏
上半年医药工业运行三大特点
6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吴海东在2014年(第31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上介绍了医药工业今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形势。
他表示,医药工业上半年经济运行有三个特点,一是生产增速回落,但明显高于全部工业平均水平,而且医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提高。
2014年1-5月全部工业与医药工业增加值的增速
医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第二个特点是,医药行业的运行质量良好,具体表现在生产增速低于效益增速。“我们的效益增幅高于生产的增幅一个百分点,这显示了我们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成效。”吴海东指出。他介绍,今年上半年,医药工业不管是生产还是效益增速都是回落的,但生产增速回落了7个百分点,而效益增速则回落了5个百分点。
1-4月医药工业的主营收入增长是13.2%,位于12个工业门类里面第二名(第一位是建材,增速是13.7%,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等政策直接拉动)。而从效益的角度来看,医药工业的利润增速位于12个工业门类里的第四位(前三位是电力、电子和建材)。
第三个特点是外需低迷,出口形势非常的严峻,拉动医药增长的主要是国内市场,内需成为拉动医药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这与国家在医改方面的投入有关。他举例,例如新农合,国家今年对每个人的补贴新增40元,同时个人也要缴纳20元,这样每人新增60元,新农合现在参合大概是8亿人左右,这样就是480亿的新增资金。这仅是新农合一项的新增资金,另外还有居民医保和职工保险,这些资金的增加都将直接拉动医药市场
医药工业增速规划降到15%?
“十二五”已经过去三年半了,“十三五”的规划工作已经摆上了日程,吴海东开始考虑几个相关的问题了。其中摆在第一位的就是“发展速度要不要换档”。
工信部《2013年医药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显示,2013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7.9%,,较2012年的20.4%下降了2.5个百分点低于“十二五”规划中20%的目标。今年1-4月,这个数据再一步回落到13.2%。
“医药经济增长放缓是不是一种趋势呢?当然,也有很多企业和我说,下半年可能会回升。但能不能达到20%以上呢?”这些问题吴海东经常思考。
而前些日子,6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院士大会上所做的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上的一些观点让他在这个问题上似乎找到了一些方向。
他告诉我们,他对总理的话理解的其中一个要点是:“增长速度要换挡,也就是由快速到中高速,这就是说要从两位数的快速增长下一个台阶,在7.5左右保持平稳的增长。”
那么回到医药工业身上,“医药工业的增长速度是不是也要换挡,在20%以上的增速上下一个台阶?”
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我们能不能容忍我们医药行业的增速从20%下一个台阶,在百分之十五六保持平稳增长。从我们的基数上来看我们已经两万亿,十五到十六的增长速度可不可以接受?”这些问题,吴海东暂时还没有答案。
百强企业集中度要“再进一步”
具体到医药工业企业,吴海东对于此次年会上发布的百强企业抱有很大期望。
“今年有两家企业主营收入首次跨过400亿大关,超过百亿的企业也新增2家达到11家,而且百强门槛提高,已超过20亿。”他数着百强中让人欣喜的数据。
2012、2013年医药工业百强企业规模层次对比
从百强企业总体规模看,2013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29.7亿元,占中国医药工业整体营收的27.06%;实现利润847.6亿元,占中国医药工业整体利润的38.88%。为数不到2%的百强群体为中国医药工业贡献了近40%的利润。
特别是榜单的前两名广州医药集团和修正药业主营收入首次跨过400亿元大关,刷新了去年300亿元大关的记录。向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到2015 年,销售收入超过500 亿元的企业达到5 个以上”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但也有让他遗憾的地方,“美中不足的是,百强企业的集中度离‘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十二五’规划集中度的目标任务是50%。”
对此,他提出自己的愿意与祝愿:“希望百强企业家们要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百尺竿头再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