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51|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制药人那点儿事》二十一年的从药经历自传 (作者:zyhlongmarch)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北京-丹丹 发表于 2014-7-8 06:5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制药人那点儿事》二十一年的从药经历自传 (1)职业生涯的第一步(作者:zyhlongmarch)

1994年,那是一个夏天——七月流火的夏天。

告别母校,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大货车拉着我们的行李,小汽车拉着我们几位同学,从省汇大城市出发。经过四个小时的颠簸,行程约160公里,我们来到了一个地级城市的一家药厂,从此,一位学食品工艺的同学开始了从药职业经历。

我毕业于省内一大学的食品专业,当年高考时想到人总要吃饭,食品专业肯定出路好,基于这个出发点,于是选择了这个专业。四年后才发现食品这个行当起步和要求很低,于是,就糊里糊涂地到了药厂。

大货车装的行李包里有我大学时学的好多教材书,厚厚的几大堆。这些书舍是不得丢的,想到上班肯定会用得上的,于是,这些书就跟随着他的主人来到一陌生的地方了。

这个城市里我一个人也不认识,完全是两眼一抹黑。

报名、体检、公司报到、培训。经历了这一系列流程后,领取了半个月的工资135元之后。然后我跟随着一位40岁左右的车间女副主任来到了车间。车间的外墙就是红色的砖砌的,没有刷涂料,内走廊里灯光很暗。车间的各种机器声音很大,但是我好象没有什么感觉,就觉得是跟着辅导员到教室去的那种状况。车间主任是一位老头,好象给我讲了几句什么话似的,然后就把我领到另外一幢同样是红色外墙壁没有涂料的楼。

在一个大房间里,车间主任告诉我,这张办公桌和这把藤椅是你的,于是我就成了这一发酵车间喷雾干燥的技术人员。喷雾干燥在这个厂子里是一个新上的项目。整个工段除了我之外只有一个工段长和几个新工人了,我进场时,设备还没有到位,处于土建阶段。既然是技术人员,那我当然得有点技术才行。

工段长是一个爱笑的中年人,现在反正也没有什么事情,你主要负责培训这些新工人吧。面对着庞然大物的喷雾设备,面对着陌生的工人,叫我培训他们!我也不懂啊!怎么培训?当然这是内心独白,不敢说出来的,我感到有些汗颜,这是设备吗?这完全是一个大的铁家伙。晚上到房间,我找到教材,终于在《发酵工程与设备?这一厚厚的书里找到了短短的一页!

读书四年,七八十本书,派上用场的就这短短的一页。后来问其他同学,能有一页还算不错的啦。

于是第二天,上班的第二天,我就着写了一夜的几页纸,面对着陌生的人和陌生的事情,我开始颤抖的第一课——白纸培训白纸。

在车间工作其实是挺锻炼人的。面对着陌生的人陌生的事情陌生的工作,我开始慢慢试着接触,试着了解,很快也就进入了状态。设备生产的厂家的安装人员也称我为“某老师”了,首次听着这个称谓,我感到汗水从背心里出来,并连连拒绝。

新设备投产后,很快就进入了生产正轨,后来在别人的帮助下,为这事儿还得到公司颁发的年度科技进步奖。这家单位比较大,当时员工有3000多人,能得到这个奖也是蛮厉害的。

未完,待续第二部分: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考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北京-丹丹 发表于 2014-7-8 21:35:20 | 只看该作者
《制药人那点儿事》二十一年的从药经历自传 (2)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考验(作者:zyhlongmarch)
2014-07-08 蒲公英
《制药人那点儿事》为蒲公英论坛发起,蒲友们共同参与编写,讲述制药人自己的小说,将于今年集结出版。(PS:查询《制药人那点儿事》系列文章请在微信回复 z+编号 例如:z001;如需查看全部说小目录,请在微信回复:z)

公司生产规模较大,主打产品生产发酵的原料药,当然也有一些头孢类和结核类的合成药,还有小针、粉针、片剂、胶囊一些口服固体制剂。原料药是全部出口的,国内是没有销售的。

既然卖国外,当然FDA的检查是必须经历的。什么是FDA?我不知道。如何下手,我还是不知道。FDA检查的依据是什么?我更不知道。

1994年11月,公司接到客户通知,1995年元月FDA现场检查。这对于一个刚从学校里出来的食品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事情。好在,说本次受检部门不包括我们车间。每天看着其他车间的人加班加点,忙得天晕地转,我真不知道他们这为会这么忙。

12月中旬,突然接到公司通知,我们车间也要迎检!天,这是什么节奏,只有二十来天啦!这么短的时间如何完成迎检任务?晴天霹雳!

根据公司安排,硬件软件两条线走,工段长负责硬件,技术员负责软件。软件工作如何开展?车间主任说得比较轻松,把这几年生产的批号全部串起来,把设备的使用记录弄好就可以了。

于是,从我负责的成品开始一直往前推,销售批号、销售日期、销售数量、入库数量、入库日期、浓缩液数量、生物效价、包装日期、干燥日期、上工序交料数量、交料日期、设备使用日期。先就理了一个思路,从会计那儿儿拿来一个账本,垫上复写纸,整理台账。那时候没有电脑,更没有电子表格的办公系统,所有的一切都是手写!花了整整两个通宵的工作,我把所有的台账清理出来,然后到质量部去要检验报告书(原车间留底的报告书由于人员变更东西不知道跑哪去啦)。

质量部在我眼里完全是白领层次的,那时候,我觉得这个部门相对车间而言,是一个神圣的部门,与他们打交道的感觉就如同现在与药监部门打交道一样。

受尽了奚落与白眼,在漫长的等待和不耐烦下,终于拿到了报告书。
回到车间,我把我培训的那一档子年轻人组织起来,整理批生产记录!我们工段所整理的批生产记录,对内与本车间前工序的提炼必须保持一致,对外必须与质量部的报告书、与仓库的入库时间、与销售的销售日期必须保持一致。这是我对FDA检查的最初的认识。基于这一点,我的台账和记录也就出来了。

抽调了五个人,花了整整一个星期,一百多份批生产记录整理出来了,结果,公司高层来检查,你们搞的什么记录?人员的名字都是不对,这怎么行?返工!

究其原因,在整理记录时,想的是反正是老外来检查,他不认识中国的笔迹,随便怎么写,他也不知道。其实这违背了一个基本原则。

离检查只有一个星期了,车间到处是油漆味、涂料,做硬件的人天天搞卫生,做软件的人天天写记录!我的心里十分着急,返工吧。

于是,又是夜以继日,又是通宵达旦……方便面、香烟、昏暗的灯光……每天晚上,凌晨,就着昏暗的路灯回到简陋的四人宿舍,我摊在床上,想的是第二天还应该做什么……

检查前的倒数第二天,我发现一批产品的报告日期与生产日期有冲突!怎么办,如果改记录,会增加很大的工作量,于是我到了质量部,要求改报告日期!结果可想而知,委屈的我走在回车间的路上,感觉到压力巨大!谁会帮我?谁会给我出主意?没有人的,保有靠我自己。

凌晨两点,公司通知开会,在办公楼里,首次面对公司高层领导——厂长、总工程师,我提出要求,希望修改报告日期,结果,总工程师说不行,你们车间必须完善自己的记录!我拍了桌子,他们质量部改个报告日期不行吗?会减少我们多少工作量!当然后来这个厂级领导成了我的领路人,成了我的好上级,这是后话。那时候,青涩少年不知天高地厚,也有胆量和厂级领导争执,当然后来我知道我的观点是错误的。

散会了,在车间主任的办公室里,委屈的我,一个男人,哭了。这后来成了公司的典故。哭过后继续工作,搞了整整一个通宵,完成了所有工作。

第二天现场检查开始,检查官到我们车间现场问了几个问题,问了工艺流程,也记录了一些问题,在我们岗位,呆了大概十多分钟吧。

晚上继续通宵达旦,准备次日的软件检查。我已经有三十小时没有睡觉了!

八点钟,再看了一下记录,然后抱着这一大堆心血,我来到了办公楼,等待,纠结,担心,害怕,期待,五味杂陈。

下午三点,轮着我了,进了会议室,检查官很随意地坐在沙发上,我很局促地坐着,翻译看我比较紧张,于是她开了一个小小玩笑,这位是刚进公司不久的年轻人,有点小紧张的。后来,这个翻译成了我海外注册的领路的,也成了我的上司,当然,也是后话。

在会议室呆了没有多长时间,问了我一些问题,我吞吞吐吐地回答着,翻译很厉害,她的翻译并不是按照我的回答进行的,而是按照cGMP来自行回答的。这是后来知道的。

从会议室出来,一个人抱着资料回到车间,坐在包装岗位的长条凳子上,在嘈杂的声音中,两夜没有睡过觉的我彻底放松,直接睡着了……完全不知道他们已经在庆祝顺利通过FDA检查。

这是刚从学校出来半年不到学食品工程的我第一次正面接触FDA。

待续第三部分: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迷茫

本文由蒲公英论坛zyhlongmarch原创,如需转载,请勿必注明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北京-丹丹 发表于 2014-7-9 21:36:35 | 只看该作者
《制药人那点儿事》二十一年的从药经历自传 (3)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迷茫(作者:zyhlongmarch)
2014-07-09 蒲公英

《制药人那点儿事》为蒲公英论坛发起,蒲友们共同参与编写,讲述制药人自己的小说,将于今年集结出版。(PS:查询《制药人那点儿事》系列文章请在微信回复 z+编号 例如:z001;如需查看全部说小目录,请在微信回复:z)
通过了FDA检查,对个人来说无疑是一次打挑战。这次检查也让我尝到了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首先是情商,然后是智商,要坚持,遇到问题后不要怕,而是要想解决的办法。对于职业人来说,做任何事情首先得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思路,想到任何一个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这是用眼泪和汗水总结出来的。

知识是不能缺乏的,也是不断更新的。这次检查,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美国联邦21法规,知道什么是cGMP,这个c就是持续更新。也知道什么是验证,什么是确认。这对于我以后的职业生涯是一次全面的提高。

通过了检查,也入了党,在车间主任的眼里,这孩子也能干一些事情;在公司领导的眼里,这孩子也还有一些个性。

95年,年少的我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热心的人接二连三地给我介绍对象,在经历了接二连三的认识分手再认识再分手之后,第五次见面,终于成就了现在的还在继续的婚姻。大学里恋我的女孩和我恋的女孩都成为了过去……青涩的少年……所描绘的美好人生……终究还是现实意义更为重要。这第五次见面于我是一件幸事。

未来的岳父是一位高工,搞医药设计的。他要找的女婿肯定得有真本事才行。于是,在他的办公室里,晚上,他让我计算蒸馏塔的理论塔板数,计算蒸发量!这些是《化工原理》学的知识,现在用到实际的工厂设计里,确实还有些摸不着魂头。当然,我还是计算出来了。这是第一次考验。还有一个头孢合成车间设计,引进了一台全进口的离心烘干清洗一体机。说明书是全英文的。准岳父教我翻译成中文。大学过了四级的我当然没有办法象现在一样去找度娘,只有借助一本跟随我11年的“袖珍英汉词典”,生生的将这份厚达近百页的东东翻译出来了。后来,当然是结婚以后,岳父告诉我,他把这个译文让内行看过,觉得还行。于是,他才同意将他的女儿嫁给我。

上班,适应期过了,我发现这个上班叫真心无聊,每天仅仅需要半个小时把上一天的工作做一总结,然后把今天的工作做一安排,剩余的七个半小时就叫完全没有事情做。公司抓劳动纪律,对于一直遵守规章制度的我来说溜号也是不敢偶尔为之的。于是,无聊的人也只有找一些无聊的事情做。每天,把工作安排后,我便和工人一起躲在楼顶上的一个小角落里,打纸牌,抽烟,吹牛。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荒废下去……

迷茫、彷徨……

1996年,医药界的一些变革的东西慢慢出来,计划经济慢慢向市场经济过渡。一些药厂开始招聘销售人员,我的一些大学同学,也有好些个一开始就加入了这支队伍,我也动了心思,可我没有付诸于实践。骨子里我是想搞技术的,觉得自己并不擅长从事销售这个行当。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这也许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我的那些搞销售的同学捞到了医药市场的第一桶金后,就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在多年以后的同学会上是可以看得出来的。而搞技术的……呵呵……希望看到这个贴子的同学仔细斟酌自己的人生和定位。

在这家公司里,实行的是两条线,技术人员管技术,工段长管理行政,这种搭配有点象市长和书记的味道。技术员如果强的话,那工段长只有打考勤的份;工段长强的话,那技术员只有看记录的份。个中味道,也只有自己体会。做人要强,也得有个平衡。

上班没有一丝波澜,每天的工作是典型的混日子,偶尔抽点时间看看书,由于觉得看的那些书在工作中又用不上,于是又懈怠了。

那时候的工资是很低的,一个月好象也就500元左右。偶尔工段长把些废品卖掉,也会分一点点红利的。

1995年到1998年,我就在这种迷茫和焦燥中,上班,回家,听着看着外面的风景……日子就在这手指间不紧不慢地滑过,没有留下一丝丝值得骄傲的记忆。当然,也拿过先进工作者称号,也拿过什么优秀干部那个啥的。

这段日子是我职业生涯里最迷茫的时间,唯一的收获就是在没有立业之前成了家。

另外,有一点记忆犹新的事情,车间换了主任,新主任叫我给他的小孩子辅导功课,这小孩子在读初中,我给辅导了一年。觉得这孩子成绩不错,自律性也强,基于这种情况,后来我就去得少了。但是,我减少次数的原因并没有给主任讲清楚。主任以为我不愿意给他孩子辅导功课,后来主任就对我心里存在了不满,这种不满也就表现在工作中,也就是俗话说穿小鞋。这是后来才知道的。这也为我下一次的工作埋下了伏笔……

人,低调点好,不管你是处于迷茫期还是前进期。

待续第四部分:职业生涯的第一次换工作岗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北京-丹丹 发表于 2014-7-10 06:54:16 | 只看该作者
《制药人那点儿事》二十一年的从药经历自传 (4)职业生涯的第一次换工作岗位(作者:zyhlongmarch)
2014-07-10 蒲公英

《制药人那点儿事》为蒲公英论坛发起,蒲友们共同参与编写,讲述制药人自己的小说,将于今年集结出版。(PS:查询《制药人那点儿事》系列文章请在微信回复 z+编号 例如:z001;如需查看全部说小目录,请在微信回复:z)
第四部分:职业生涯的第一次换工作岗位

1998年,中国制药行业开始学习欧美了。于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即GMP这个东西出台,要求制药企业需要通过GMP认证。这个时候,制药企业还归卫生部门的药政处管理。GMP认证也不是一个强制行为,而是一个鼓励原则和自愿行为。

公司是一个外向型企业,通过了FDA检查,当然也希望通过国内的GMP认证。于是,我的换工作岗位的机会来了。当然这个机会也是别人主动找我,找我的原因还是在于上一次认证过程给各位领导所留下的深刻印象。

公司新成立的质量保证处,处长是原来的FDA检查临时办公室主任。处长找到我,希望到质量保证部去。我想想,呆在车间里受主任的气,还不如到QA去,于我是好事。我找到主任,主任说“不放”;处长找到主任,主任说“不放”;后来就是那个我向他拍过桌子的总工程师找到主任,主任说“不放”。这时候,我的岳父找到总工程师,就是一定要调动!总工程师又找到,“你必须放,这是公司的命令。”这时候,主任说,“行,那他得把怎么迎接FDA检查的整个流程必须写清楚,另外还得招一个人来,让他带会才准放。”

面对着这种条件,我只有把所有的愤怒深深地埋在心里,没有多说一句话,非常客气非常认真非常有耐心地完成了这个任务。当我把厚厚的一匝认证检查心得递交给主任时,他随手翻了翻,然后很随意地丢在一边。看着桌子上茶杯里漂浮的茶叶,他淡淡地说了一句话,“年轻人,路还长着呢。”这句话,也许不是原话了,但是,我相信这句话的深层次意思还是在于没有完成补课的。其实直到现在,我一直还是认为主任是好人,我对他一直心存感激的,只是不知道如何去抹平他心中对我存在的疙瘩。时间也许是最好的润滑剂,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会改变对我的认识。

好了,别啦,呆了四年的生产车间!好了,别啦,迷茫的四年青春……
到了质量保证部,这个部门是新成立的,主要负责组建质量保证体系和海外产品注册,即负责国内和国外两个摊子。国内这个摊子由处长负责,国外那个摊子由前一篇里提到的翻译负责,她是副处长。我是他们的唯一的一个兵。我们三人的办公室是一进二的两个房间,处长和我在外边的一个房间,副处长一个人和两台电脑在里面的一个房间。里面的房间装有空调,因为副处长可能在干的是相对保密的工作,经常关着门的。那我和处长就天天单独相处了。

到新岗位,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情是打开水,拖地,擦桌子。这一切做完了,两位领导也到了办公室。年轻人应该多干一点的,做这些事情一点在心里从来就没有纠结过该还是不该。

处长这人真心不错,经常带我下车间,审计供应商,写SOP和SMP,教我如何应对车间那些违规行为,如何与车间主任“吵架”。在这儿,我接触到了制剂。片剂、胶囊、颗粒剂、粉针剂、水针剂的生产工艺及生产设备,以及生产这些产品的质量关注点,为我以后从事产品开发打下了基础。

处长写东西很毛糙的,他写的东西里面经常有错别字,他发的通知经常惹得其他的领导找他麻烦。他思考问题也是跳跃式的,你得跟着他的思路走,才不会出问题。于是,发文发通知成了我的事情,我经常写草稿,然后他审批。处长的钻研精神和不怕苦的精神是让我景仰的,这一点也不含糊,也正是这些精神最终终究成就了他的灿烂人生。

副处长这人由于长期与外国人打交道,对人的要求也十分严格,达到近乎于“苛刻”的地步。她叫我整理档案,硬是把我给逼得返工无数次才达到要求。电脑打印一个简单的通知,她会叫我返工无数次。在这儿,我得把英语捡起来才行,要接触国外的传真,要接国外的电话,要翻译国外的合同。,如此等等。在她手下,我学会了怎么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很多人都很佩服我,说我居然可以在她手下平安无事。不过,多年以后直到现在我对她还是心存感激的。是她让我知道文字排版比内容更重要,也是她让我知道什么是自己的思想。处理任何事情,要尽量做得完美,尽量做到让下一工序的人觉得方便。时时刻刻必须要有客户意识!
处长与副处长两人各有特点,公司用他们来组建这个团队还真是选择对了人。后来,这个处长成了全国有名的咨询专家,全国有很多厂家找他咨询GMP认证的事情;这个副处长也成了全国有名的欧盟认证和FDA检查的专家,沿海很多的医药化工企业找她做海外注册和认证,也是名声在外。从他们两位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真心感激他们。可惜我没有充分结合他们的所长,并应用到自己的职业人生中去。我,只是学到了一点点,而这一点点也成就了我的职业生涯。

一年以后,由于要在每一个车间都要派驻QA员,于是机构发生了变化。处长和副处长分家,处长重新组建质量保证处,负责国内所有质量事宜及FDA和COS的国内检查;副处长组建产品发展处,全面负责与外商打交道。我跟随处长,担任了QA主管。部门招了二十来号人,作为专职QA员,分派到各个车间。从此,我的真正意义的QA主管工作开始了,也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对于国外部分,对我已经渐行渐远。刚刚拾掇起来的英语也放下了。

从换岗位开始,每次大大小小的检查,无论国外与国内,无论是客户还是官员,我都直接参与全过程。每次都要跟完全程,从人员接待安排、每一次会议记录、每一条检查路线、现场检查记录、检查总结、检查结束后奖金分配、整改报告、文件系统归档如此等等的所有东西基本上都要经过我的手。尽管我不是领导者和组织者,但绝对是非常重要的参与者。通过这些检查,我的知识和认识应该说是突飞猛进,一路高歌……
PS:
1、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每一个都有长处。做为学生,学人所长;作为管理者,用人所长。
2、做任何事情必须得有一个清楚明了的思路,而且要及时调整。

待续第五部分:职业生涯的第一次国内GMP认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北京-丹丹 发表于 2014-7-12 08:46:12 | 只看该作者
《制药人那点儿事》二十一年的从药经历自传 (5)职业生涯的第一次国内GMP认证(作者:zyhlongmarch)
2014-07-11 蒲公英

《制药人那点儿事》为蒲公英论坛发起,蒲友们共同参与编写,讲述制药人自己的小说,将于今年集结出版。(PS:查询《制药人那点儿事》系列文章请在微信回复 z+编号 例如:z001;如需查看全部说小目录,请在微信回复:z)

1999年,中国的GMP正式发布并于1999年8月1日生效,同时要求注射剂必须在2000年啥时候通过认证,否则不能生产!这是一个硬杠子,每一个企业都面对考验,我们也不例外。通过认证无疑是质量保证部门的一件大事情,这个任务也就责无旁贷地落在我们头上。

公司的一个角落是新的粉针车间地址,只有新建才能达到标准。在建设之前,我们十多人,乘上一辆大巴,沿着刚刚竣工的高速公路到省城一家刚通过认证的企业去取经。这是我第一次去参观药厂。这家药厂负责认证的部长接待了我们,他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准备认证,如何重视细节,如何与检查条款相适应。这家公司的管理与活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来,私营企业与国营企业的差别更多的是执行力不同而不仅仅是部长和处长的称谓区别。

建设新的车间,配备新的人员。这个车间的主任是一位药科大的高材生。当时就觉得这个主任除了普通话比较好之外,于管理和GMP的概念方面完全是不懂。这种情况下,很多事情也不得不靠我们把手一直伸到最基层。帮着写SOP、SMP,设计批生产记录,写验证方案,组织实施验证,如此等等。在处长的抱怨声里,我们硬是把所有的软件工作全面完成。当然,认证通过以后,这位车间主任也被公司下了课。认证期间要稳定队伍,认证过后你可千万别把自己当盘菜。

在这期间,有一件事情我还清楚记得。公司安排全员进行GMP知识培训,处长安排我给公司班组长以上的全体领导干部讲验证知识。那时候,我对于GMP的理解其实也还很肤浅,又加上没有多少参考教材,也不可能直接背条款。在这种情况下,我向处长推脱,结果他告诉我,那些领导又不懂,你上去讲,就是错了他们还不是不知道。说的也是有道理,于是我写了厚厚的十多页教材,上了台,面对着黑压压一片脑袋,我紧张心悸,口齿不清,根本不敢看台下的厂长、副总那些平时在我面前很有气场的领导。过了好些分钟,看着台下他们没有讥笑,而且好象听得很认真的样子,我的紧张不安的心情才缓和过去,我的讲课也才算步入正轨。在湿了一大片衣服后,我结束了我的讲课。这次讲课让我破了胆子,从此以后,我说话脸红的毛病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点,我的老同学肯定知道,在老同学面前,我经常脸红。

在生产车间现场,处长带着我检查空调风管安装吹扫情况,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只高效过滤器,每一处用水点,每一个房间布局,每一只地漏。这期间,管工程的副总让我感动,为了督促搞卫生,他亲自蹲在地上,用砂纸和铲刀一点一点地给工人示范。为了调节压差,他亲自钻进夹层,用对讲机一处一处的调节。这次认证,让这位副总落下了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

1999年12月,国家局派了三位专家到公司现场检查。三位检查官一位来自江苏省局,一位来自北京药检所,另一位记不清楚了。在现场检查过程中,突然生产线出现了故障,这种情况没有预计到,尽管当时知道是按偏差处理,但是终究不是很得圆满。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检查官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一个空钢桶,这个桶子是拿来搭脚手脚的,使用完后没有立即搬开,因为没有标识,也写进了条款。

检查结束了,也顺利通过了认证,拿到了GMP证书,尽管,这个车间产能很小。

检查结束的当天,是圣诞节。陪着检查员到了海拔近4000米的一处山顶,面对着落日下的茫茫雪山,我的心情很好。当人登上高处,面对着一片洁白,除了冷也许你还会感到热。在山顶的寺庙里,总工程师建议我花三十元钱烧一柱香,迎接我的小孩子的到来。回到城里,天已经黑尽,从车窗往外看,圣诞树的灯光,欢笑的人群,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我的心里也感到暂时的放松。

2000年元月,我的女儿出生了。从此,我成了父亲……做父亲是不好当的,除了精神层面的要求外,物质上也是有需求的。这为我的第一次跳槽埋下了伏笔。

在后来,公司先后通过了原料药、片剂、胶囊剂GMP认证,公司国内的认证基本告一段落。

这时候,省内其他药厂的认证才如火如荼地开始进行,我们率先通过认证,无疑是先头兵,那几张证书也成了金字招牌。于是,一些厂家开始找到处长,请我们帮他们认证。这种情况下,我们工作日上班,周末和晚上就帮别的厂家咨询、培训、准备资料、现场检查。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几个人先后完成了四家企业认证和一家医院制剂的取证工作。这为我们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增长了见识,同时我也认识到,其实我们很多厂子对GMP的认识确实很肤浅,药品质量的完美无缺还任重道远。

在从事质量保证的三年时间里,我清醒认识到作为一个好的质量管理员必须得有好的药品生产知识,外行永远指挥不了内行。要想别人服你,你得拿出让别人服你的东西来,否则,只会让别人耻笑。

PS:
1、少说空话,多做实事。
2、管理重于做具体事情。
3、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待续第六部分: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药品注册

本文由蒲公英论坛zyhlongmarch原创,如需转载,请勿必注明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北京-丹丹 发表于 2014-7-12 16:38:21 | 只看该作者
z306:《制药人那点儿事》二十一年的从药经历自传 (6)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药品注册(作者:zyhlongmarch)
2014-07-12 蒲公英
《制药人那点儿事》为蒲公英论坛发起,蒲友们共同参与编写,讲述制药人自己的小说,将于今年集结出版。(PS:查询《制药人那点儿事》系列文章请在微信回复 z+编号 例如:z001;如需查看全部说小目录,请在微信回复:z)

新纪元伊始,中国医药行业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各路豪杰纷纷杀入药品制造业,包括前面提到的从事药品销售捞到第一桶金的人也改行到药品制造。药品行业进入了一个炽热的夏天,全国各地的经开区、高新区、孵化园、创业园、医药谷等等不管那个啥园子里随便都有几家药厂,全国的药品生产企业一夜之间增加到了7000家!这么多的药厂必然要有人才开得转。于是配套的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也如雨后春笋一样全国到处都建设起来了。

人才,开始了流动,开始了大区域、大范围地流动。

同样,公司也经历了变革,资源重组,资产重组,人员重组,改革,天天都在进行,时时都在变化。上层、中层、下层……变幻莫测……

我们公司毕竟有了好几十年的积累,这时候,工厂里好多的人都出去了,面向全国。在那以后的好长时间里,不管是省里还是全国的会议上,我们总能在不经意间见到我们曾经的同事。

2000年,让人心波动……我也曾经心动,也曾经出去了半个月。后来,公司低价卖给我一套房子,于是我又回到了公司。这只是一个非常小的插曲。

2001年3月,公司原来的新药开发处长辞职了。上文提到的那位副总经理成了总工程师,他主管质量和技术等部门。他找到我,说新药开发与海外注册合并,组建产品发展部,原来的那位翻译也就是我曾经的女上司担任处长,依然负责国外事宜。我担任副处长,负责国内新药开发和产品注册事宜。这就样,我开始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次产品注册工作。也真正成了公司的中层干部。

我接手时,原来的负责人已经走了,只有一位刚上班的女学生和一张工作交接清单在那儿。看着那张工作清单,我感到压力巨大。质量标准转正、注册商标核准、拟仿制药申报、品种转让等等。女学生除了可以打打字之外暂时也做不了什么,我除了理理头绪外也做不了什么。这些工作都是有时限要求的,必须得一件件做,不清楚就向原来的领导请教。
第一件事情是一个原料药试行标准转正,把资料准备好,我来到了省药检所。找到的是所长,这位所长是国家药典方面的专家,毫无疑问,在国内绝对是顶呱呱的人物。那时候的领导很多是正宗科班出身的专业技术人员,其技术水平非常不错。他问了我分析方面的专业几个问题,可我都回答不出来。这位所长十分生气,他当着我的面给我们公司总经理打电话,“你们派的什么人啊,什么东西都不懂,叫他回去,换一个懂的人过来。”于是我这灰头土脸地走了。这次我走得绝对服气,不懂就是不懂,刚接手这项工作,对于从来没有搞过检验而且不是学药的人能懂那才是怪事情。

回到公司,恶补这项内容。然后第二天,总工程师带着我又去找所长。在公司领导的面前,所长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年轻人,要多学习。”后来,事情顺利办成。再后来,当然是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位所长还是觉得我挺不错的。从此,一天分析也没有搞过的我知道了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核磁共振、X衍射、元素分析、结构确证等等。

2001年,公司启动了粉针剂的仿制药申请。一次选择了三个针剂,选针剂的目的是因为不需要做生物等效性等花钱且周期性长的项目。接手这项工作,我首先是熟悉法规。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学习国家的政策,制定仿制药工作流程,排时间表,并把工作安排下去。我不知道如何偷懒,更不知道如何编造申报资料,绝对地实打实完成了这三个项目,并取得了三个批准文号。里面的所有工作均是我们公司自己的力量完成的,没有找任何一家研究所。通过这三个仿制药,我清楚了药品注册研发的所有流程。后来,在此基础上,成功完成了一项新药临床前申报,并取得了临床批件,也取得了发明专利。当然,在取得临床批件时,我已经离开了这家公司,这是后话。

完成三个仿制药的同时,手头还完成了一些新增规格,产品系列化等等繁琐工作。最为复杂的是完成了抗结核药的固定剂量化这顺应世界卫生组织的课题,当然,后来也申请了专利。在做这些事情过程中,跑省城,跑帝都,炼就了跑不断的腿和撕不破的脸!

至2004年3月,从事产品国内注册的三年时间里,取得了一个临床批件,五个批准文号,新增两个规格,获得三个专利,取得抗结核药的固定剂量化,完成了所有品种的地标升国标,完成了一个新药标准转正,其他的一些事情也记不清楚了。

在工作期间,工资相当低,一个月好象不到2000元。也得想办法挣点工资外收入才能养家糊口。当然,不能想着吃回扣那个啥的,这与我的人品不符合,直到今天,我还是禀承了不拿不干净的钱这个原则。赚钱要靠自己的双手挣!在国内方面,一个厂家找到我,要帮他们注册四个原料药品种。于是,我在家里装了电脑和网线,整整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四个品种的注册申报,后来也取得了批准文号。

在周末,我骑上破自行车,到一家职业技工学校给技校生上课,上的是“有机化学”和“药剂学”,每周两天,一次4节课,一共上了两年,算是补贴家用吧。

我们的处长人不错,就是对人要求严格。在海外注册方面,除了公司产品之外,外边找她的厂家也不少。于是,她找回来海外注册的私活,然后我们一起干。这期间,刚开始,我做成中文她修改并翻译成英文,后来我就直接做成英文她修改。就这样,我们完成了涉及欧美、越南、乌干达、肯尼亚、缅甸等等乱七八糟的国家的品种注册。在做沿海一家厂子的COS时,我用一个周末到那家公司去现场收集资料并实地调研。后来,这家公司成了我的第一次跳槽对象。

通过这些份内份外的事情,一个月的收入好象基本能达到3500元吧,收入还是很低。孩子一天天大了,公司前景好象也非常渺茫。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教育环境,这些需要钱。于是,在女处长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在2004年的春天里,选择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跳槽。

这三年里,我基本上天天晚上加班,也学会了上网,也有了QQ,也当了一个论坛文学版块的版主。最为遗憾的就是没有时间带小孩子,每次孩子妈妈带着她散步回来经过公司大门,他们会望着办公楼上亮着的灯光,孩子总会对妈妈说,“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啊?”这是我心中最大的痛。

在做药品注册工作期间,总工程师给了我两条建议,第一条是开会时两只耳朵听别人讲话的同时,要理清楚自己计划讲些什么,如果你完全去听别人讲,那自己讲话时是不知道该讲些什么东西的。第二条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养成一个写工作笔记的良好习惯。这两个建议从那时起就一直伴随我整个职业生涯,就算是现在,如果要问我十年前的今天我做了什么事情,我也是可以清楚地找出来。

PS:
1、办法总是会有的,关键是你敢不敢面对;
2、理清思路,对症下药;
3、弥补缺点。
待续第七部分: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跳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北京-丹丹 发表于 2014-7-13 20:24:07 | 只看该作者
《制药人那点儿事》二十一年的从药经历自传 (7)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跳槽(作者:zyhlongmarch)
2014-07-13 蒲公英
《制药人那点儿事》为蒲公英论坛发起,蒲友们共同参与编写,讲述制药人自己的小说,将于今年集结出版。(PS:查询《制药人那点儿事》系列文章请在微信回复 z+编号 例如:z001;如需查看全部说小目录,请在微信回复:z)
2004年3月,又一次经历公司变革,我对这个公司越来越看不到希望。上层、中层,每个人都是一条龙。可是,在没有形成团队凝聚力的情况下,整个团队就是一条虫。这与我朝的足球队一样,遇强不强,遇弱更弱。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进反退。退无可退时,就只能退出历史舞台。我,不愿意当这个厂子的殉葬品。

加上孩子一天天长大,收入虽然也过得去,但是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教育平台,这个收入还是够呛的。于是,我选择了跳槽,到沿海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3月1日,乘上东去的飞机,前往杭州。在从杭州到浙东的路上,透过车窗,第二次看到似曾相识的风景,我心中充满的是不舍与矛盾——这种选择是对还是错?在考察了工厂后,我与工厂老板签订了五年合同。确定五年,是因为我有一个打算,如果五年后我回家,那时候孩子九岁,读小学三年级,还可以辅导孩子,不会耽误孩子的成长。

选择这家工厂,除了是因为我曾经帮他做过事情,有过了解之外,更重要的是觉得老板这人不错。他是一个高中生,转业军人,从银行职员岗位下海,其创业经历可以称之为传奇。他的人生履历充斥着奋斗不息,洋溢着艰苦卓绝。浙江人有钱是应该的,从个人来说,他们的拼搏精神以及胆识是内地远远不相企及的。从政策层面而言,政策毫无顾虑地支持企业发展,一路绿灯,这在内地也是不可能的。内地要办一件事情,如同扫雷。而在沿海,只要你想得到,你总有办法做得到。

在餐桌上,老板向我详细介绍了工厂的情况以及他的未来打算。在他眼里,关于未来,能看到一幅清晰的蓝图。通过交谈,我也明白未来五年我应该做些什么,那就是——全面、广泛、拼搏,外加省钱。
没有一丝犹豫,我在五年的合同书上签上了我的名字……

从浙江回来,我把辞职报告递交到总经理面前,他用很优厚的条件挽留我。当然,我还是选择了离开。别了,这个哺育了我十年的课堂!来了,浙东,我带着磨砺了十年之久自认为相对锋利的宝剑来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不得不上下而求索。人生就是一粒棋子,自己不选择主动移动的,那别人也会移动你的,移动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把棋做活。这个棋盘究竟有多大,以及如何在棋盘上纵横演绎,则完全是看自己的造化以及命运的安排。

2004年3月5日,带着简单的行李和一大箱书,我到了位于浙江东部的这家医药化工厂。这个厂子规模很小,员工只有200人,也就相当于我原来单位的一个车间。产值一年也就一个多亿的样子,利润大概1000万元,财务数据是比较出色的。

国营企业与起步阶段民营企业相比,孰优孰劣,何优何劣,这些不用比较,也不容比较。关键是在不同的环境下,你得选择如何适应。我经常给别人讲的一句话就是,“任何人都有改造环境的意愿和想法,但你得首先适应环境。如果改造不了环境,那你就得好好地改造自己去适应环境。”

我也一样。我首先选择了适应。在前三个月里,我基本上只当听筒,不表态。不管是在车间,在办公楼,在质量部,我就是学生。学有机合成知识,学当地语言,熟悉工艺,熟悉工作流程,熟悉每一个人的脾气品味,甚至于熟悉当地饮食习惯和人文气息,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三个月后,作为质量副总的我,开始走入了工作正轨。所谓质量副总,你可千万别把自己太当一回事。这个职位说白了,他就是一个岗位而已,就是名片上的一个显赫的称谓。在公司里,就是一个打杂的。质量副总所做的工作包括搬运、打字、修机器、维护电脑、搞卫生、做样、招聘人员、国外注册、海关报关、技术攻关、翻译、查找文献、优化工艺、抓赌博、化解员工矛盾、破案、环保、安全评价、厂房设计、外商审计、技术文件编制、外资企业组建、科技创新。当然,也包括内部质量体系建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反正,在私营企业,你得样样都会。即使有你不会的,也没有你可拒绝不做的。你可以不是专家,但你必须具备万金油的特点,哪儿需要都可以抹一下,且能解决问题。“专”与“博”的辩证关系在这些地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何“学习”并推动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课题。

再后来,生产副总走了,我就成了常务副总。医药化工企业不是药厂,所以,生产质量一个人管,国内是没有人管你的。2005年,中国股市的春天到了。老板迷上了炒股票。他的办公室里终于装了一台电脑。不过,他只用炒股软件。每天股市一开盘,他就会在办公室里看行情,下午3点半,股市结束,他开始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那大大小小啥事儿也基本上到了我的头上,包括陪外商吃饭。如果,他要看股市行情,那陪外商的全过程也只能我一手办理了。我的电脑里也装了股票软件,每天也要看大盘。根据大盘涨跌的情况决定向老板如何汇报工作。当然,这可以当成心计,也可以当成自我保护的一种适应能力,怎么理解都行。

2005年3月,在这儿已经呆了整整一年,我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工作。公司里外来人口众多,基本上分成了四大帮派,本地人、四川人、河南人、安徽人。如何将这四帮人融合在一起,我花的功夫最深。最好做的工作是做具体事情,最不好做的工作是管理人。但是,任何一个制度一旦确定,那不管是任何人违背了都得严肃处理。在这期间,我处理过老板的大哥,通告过对老板的罚款,处理过老板的姐夫。
这就样,后来,公司的员工终于服了我,确切地说,是服了制度。整个公司的人治管理终于迈入了制度管理的雏形起步阶段。对于这类企业,制度一次不能定得太多,一条一条的有针对性的慢慢来,这是我的经验。采用慢火煮青蛙的方式,不经意间完成转变。如果想一下子改变现状,除了遭到自上而下的反对最终以失败告终之外,还会获得的就是自上而下的一片骂名。急,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太极,在有些时候,也是一种防身和强心的一种工具。要清楚自己的目标,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

在生产方面,对于有机合成,我是很陌生的。傅氏反应、格式反应等等,我也慢慢地从知道表象,过度到知道理论。老板很厉害,别看他是高中生,在合成经验方面,他绝对不亚于一些大学教授。有一次,该省某理工大学的教授在车间里做实验,由于添加催化剂的顺序搞错了,结果引发了爆燃。所幸除了一位员工的脸灼伤以外,没有引起更大的灾害。

有机合成,安全绝对是摆在第一位的。任何创新、任何变动都必须经历不折不扣的精心实验才行。还有一次,在用热风循环烘箱低温干燥某中间体的时候,晚班时,有位员工把烘箱门扣死了。结果,在第二天早餐时,烘箱发生了爆炸。一烘箱的白色固体物料全部变成了黄色泡沫从烘箱里冲了,黄色的烟雾一直顺着海湾飘了很远。这些,都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安全,是一把剑,你弱它就强。

学习,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在这里,合成反应、水洗、分层、母液回收、结晶、离心、干燥、重结晶、收率是每日的工作内容;温度、压力、熔点、杂质、有关物质、晶型经常挂在嘴边。液相色谱室里,晚上我们为一个杂质不断进样分析;合成实验室,白天我们为一步的收率不断摸索路线。小试、中试、放大;再小试、中试、放大。当一个个工艺被攻克下来时,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悦绝对不是可以用钱来衡量的。很多时候,给我的感觉,搞有机合成的人就是艺术家。

2005年4月,浙江最大的一次台风考验了我。台风预警之前,我们把所有的物资搬运到高处,把所有的电机用塑料袋扎紧,把每一扇门窗关紧,并堵好每一处孔洞。经过仔细检查,应该万无一失了。晚上,台风如期而到,狂风,骤雨,完全是铺天盖地而来。我坐在办公室里,风从空调管道的小孔里吹进来,屋子里都布满了泥沙和雨水。戴上头盔,扎紧雨衣,拎着电筒,我们用绳子拴住身体,相互手牵手,向厂区艰难行进。

风,完全是推着我们向前走,就这样子一步一挪地,我们仔细检查厂子的受灾情况,预防可能出现的任何一个突发状况。第二天,肆虐的台风揭了屋顶,掀翻了厂房;海水,也弥漫到了公司的大门前。面对着满目疮痍,我们找了保险公司,然后面临着灾后重建,整整搞了三天,才恢复了生产。在大自然面前,任何人都渺小的。“人定胜天”的思想终究只能是主观英雄主义。

在浙江工作期间,晚上工作之余,我还是继续当文苑沙龙论坛的版主。有人说,你一个人在外,难道不出去混混。其实,那些年来,我还真没有出去鬼混过,这点我觉得还是人品和自律起到作用的。但是,时间和孤寂也总得找个办法宣泄才行。于是,我爱上了写文章,包括古诗古词、小说、杂文、散文等等。在网络上,我在论坛里当版主的同时,也开了博客。刚开始在博易开的,后来,博易收钱了。于是,我在网易安了家。至今,我在网易开的“地瓜先生的博客”点击率已近10万。在网易里,我认识到了一些无话不谈的网友,写的东西可能达到了一百万字吧。于是,我把写的这些东西归集起来,印了一本书——《银杏树下》。这本书,在我过年回家时,作为了礼物,拿给父亲。这份礼物,让做了一辈子老师的父亲有了向别人炫耀的资本。我对文字的痴迷,对古诗词的喜爱,也在这段时间里发挥到了极致。

当然,在浙江五年,我养成了早上5点半爬山的习惯,也跟着当地的老人学会了拉二胡。还跟着他们走村串户,去看越剧——当地人称为“路头戏”。

这一年,无疑,我适应了企业,企业也适应了我。年终,我被当地政府评定为“优秀外来人才”。

2005年,孩子随母亲到浙江来探亲,当我在机场接她们,透过玻璃门,我看到我的女儿急匆匆地叫着“爸爸”向我扑来。此时,我明白,亲情是人生最重要的情感。无论何时,家是最重要的。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我们一起去了普陀山,去看了普济寺,去拜了南海观音。但是,她们娘俩对浙江的语言和饮食终究不适应,这也注定了我在浙江只能干五年。
时间是润滑剂,它在你的额头上烙下印记的同时,也会给你带来丰富的回馈。人生,需要总结,人生,也需要记录……

PS:
1、不能改造环境,就得适应环境;
2、每个人都有打发时间的方式,关键看你如何选择。
待续第八部分:职业生涯的第一次组建药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北京-丹丹 发表于 2014-7-14 06:10:48 | 只看该作者
《制药人那点儿事》二十一年的从药经历自传 (8)职业生涯的第一次组建药厂(作者:zyhlongmarch)
2014-07-14 蒲公英
《制药人那点儿事》为蒲公英论坛发起,蒲友们共同参与编写,讲述制药人自己的小说,将于今年集结出版。(PS:查询《制药人那点儿事》系列文章请在微信回复 z+编号 例如:z001;如需查看全部说小目录,请在微信回复:z)
2005年,公司在海湾对面征得一块土地,新建药厂。其目的有两个,一是外商来公司审计时,要求我们必须具备GMP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其二,产品可以在国内实现销售。化工厂作为生产医药中间体的基地,药厂则用来生产原料药。

无疑,这件事情又落到我的头上。

从此,我在担任化工厂的常务副总的同时,也成了筹建药厂的兼职负责人。每天基本上要两头跑。那时候,没有专车。车子接送也不方便,我也还没有拿到驾照。于是我学会了骑电瓶车,每天,安排完化工厂的工作后,我骑个电瓶车,沐浴着海风,方便地行走在沿海的大道上。

刚接手时,土地没有平整,整个园区还是一座山。在爆破声中,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整座山被削为平地,工业园区渐具雏形。

首先是企业名称核准,以及当时药厂新建所需要的拟建设药厂批件。立项,得有项目建议书。找到设计院,在我写的厚厚的项目建议书上签字盖章;签订设计合同,催促完成可研报告。拿着可研报告,然后找环科院,组织完成环评分析;找环保局,完成环保批复;找安监局,组织完成安全评价分析。拿着安监局、环保局批复和项目建议书,来到发改委,取得同意开工建设的批件。这时候,才可以合法大兴土木了。其中的艰辛完全不是可以用一两句话来表述清楚,也就不再一一叙说了。新建一个工厂,跑二三十个部门,不盖一两百个公章,别想完事。总之,就把这些当成堡垒,一个一个地攻克下来,也就对啦。

图纸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理清头绪,多大产能,做哪几步合成,要达到什么目的,计划投资多少,分成几期投资,这些都必须和设计院交待清楚,然后才是具体设计。具体设计时,要学会审图。设计院里一些设计人员并没有在工厂呆过,喜欢把其他厂子的图纸修改个厂名然后就照搬过来。在这种情况下,务必得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审核和修改。

经过了好多次反复后,终于施工图出炉。当一大堆施工图摆放在我办公桌上时,我看到的不是图纸,而是署名为设计单位的我的心血。

一个可以实现生产经营的药厂,需要有许可证,营业执照,药品批件,GMP证书。这四个东西是药厂缺一不可的。最难办的和最耗时间的是药品注册批件。这时候,已经是2006年了。这一年,国家药监局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局长被判处死刑。这无疑对药品注册环节和监管环节是在重大影响,原有的审批程序和审批难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关于药品注册,小道消息和谣言层出不穷,在2006年4月份,有传言说马上要停止受理药品注册!怎么办,如果真的停止受理,那我们建设药厂的所有投资都只会是打了水漂。还是老板有办法,我们在短短的一个星期里,完成了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办理,完成了注册申报资料——这是找研究所完成的。然后,在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在传说关门的最后一天的一个工作小时里,硬是取得了两个原料药品种的注册受理通知书!
找施工单位方面,也是按照计划进行,找单位,报预算,预算审核,谈价格,谈付款周期,招标,最终确定施工乙方。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在甲方和监理单位的监督下,新厂施工继续紧锣密鼓进行。注册审批方面也不断地推陈出新。 国家要求所有注册品种均需重新进行现场核查,核查重点为真实性。于是,又是不断地完善整理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我清楚地知道原来研究所是如何做产品注册申报资料的。与我以前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相比,我,确实是在花真功夫。虽然,那些真功夫在研究所人员眼里看起来是那么可笑和幼稚。

经历了多次核查和长时间等待后,2008年3月,在我到浙江的第四个年头里,我们取得了药品注册批件。药监系统的整顿,让一些企业和一些草头班子研究所在药品注册这个环节付出了比较沉重的代价,至少是交了学费的。我们报了两个品种,一个通过,一个退审,按比例来看,还是达到了50%。当然,这是自欺欺人、自我安慰、自我调侃的一种说法。

至此,只差一张GMP证书就可以实现生产经营了。

GMP认证需要人,只有一个质量副总是没有办法完成认证的。在药品行业坛子里,我撒下英雄帖招兵买马,很快就招到一位生产副总、一位QA经理、一位QC经理。基本架构搭成。然后又到当地政府组织的招聘平台上,招聘操作工和其他部门的人员。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我一个光杆司令,终于有五十多号人马齐聚麾下。

2008年5月,正式启动药厂的GMP认证工作。除了财务之外,事无巨细,所有工作由我统筹安排。按照惯例,硬件软件分两步走。排出工作项目进度表,把各个部门的工作细分下去。采购、仓储、生产、设备、质量、行政,各个部门全部按计划有效推进,我主要负责总协调,检查落实追进度,追钱。

花了一个月时间,SOP和SMP全部完成,试生产、工艺验证、清洁验证、设备确认、设施确认、人员培训、环保验收、三同时验证、ISO体系认证、清洁生产认证,所有的工作在一个半月时间里全部收尾。

2008年6月提出GMP认证和药品注册生产现场核查并联审批。7月,检查顺利通过。在检查后,市局领导告诉我们,检查组对我们的软件特别满意,认为是在这些年来他们遇到的准备得最好的一家单位,甚至于比那些通过欧盟、FDA检查的单位还要做得好。对于这个评价,是我意料之中的。其实,在这次认证中,我们更多的不是考虑怎么通过认证,而是考虑的现在是一张白纸,在这张白纸是如何画上一笔有利于公司质量体系正确运行的机制。我在设计这个认证工作的时候,就是严格按照FDA的要求来进行的。其中,包括后来2010版所引进的独立复核的概念。这种理念,为这个公司的长足发展打下重要的基础。就算我五年到期离开公司,也算是对得起老板,也对得起我自己。

在筹建药厂的过程,经我手的款子大概达到600万元的样子。令我欣慰的是,我抵御住了乙方的回扣,我把乙方准备给的回扣点子全部抵扣在合同的价格里,以确保有一个优质可知的工程质量。这点,老板是知道的,他后来告诉过我。由此可见,在任何时候你别有贪心。

后来,我也经常关心这个厂子的发展,生产经营业绩年年攀升,在医药市场也算是站稳了脚跟。

2008年8月,公司取得了GMP证书。至此,新厂建设全面结束。我在浙江五年的工作,不管是化工厂的管理,还是药厂的筹建,均取得了圆满成功。

我的五年合同是2009年3月到期,由于家人不愿意到浙江,作为户口薄上的一家之主,我选择回归故里。

庆功酒宴上,我向老板表达了回家的意愿。

在这个时候选择离开,不会影响公司生产经营。队伍和机构是健全的,运作也是非常正常的,完全不会因为我的离开而造成生产经营脱节。老板也很清楚,我不可能长期呆在浙江。于是,在挽留无效的情况下,他也爽快地同意了。老板真心不错,只要你诚心诚意待他,他也会真诚待你的。从浙江回来后五年里,每年过年时老板还会给我发一点年终奖,从这一点看,这样的老板确实不多。

2009年1月,在新单位的多次催促下,1月10日,我乘上飞机,回家。当飞机轰鸣着从栎社机场起飞的一刹那间,我知道,我面临着的又将一个新的考验……尽管,我的底气很足。

在浙江五年,是我职业生涯最大的一次考验,也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在这里,我懂得了如何管理企业,如何在私营企业里游刃有余;掌握了筹建药厂的全部程序;理解了外向型企业在经济危机中的艰难困苦,对未来中国的发展也隐隐担忧。中国,那个时候的经济模式提得比较多的是“非常6+1”。我们的孩子在十二年后就业时,所面临的中国会是什么一个样子,我不无担忧。尽管,这有一点杞人忧天的味道,但终究还是要考虑在先的,以免到时候措手不及。

别了,东海;别了,青蟹;别了,台风;别了,越剧……

PS:
1、管理,最重要的是公平正义无私。
2、时间,挤挤总是会有的。
3、真诚,真诚待人,坦诚做事。
4、目标,其实现取决于合理的手段。

待续第九部分:职业生涯的第一次生产负责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北京-丹丹 发表于 2014-7-15 06:54:35 | 只看该作者
《制药人那点儿事》二十一年的从药经历自传 (9)职业生涯的第一次生产负责人(作者:zyhlongmarch)
2014-07-15 蒲公英
《制药人那点儿事》为蒲公英论坛发起,蒲友们共同参与编写,讲述制药人自己的小说,将于今年集结出版。(PS:查询《制药人那点儿事》系列文章请在微信回复 z+编号 例如:z001;如需查看全部说小目录,请在微信回复:z)
德国总理默克尔前天访华时,我们国家的二号人物预祝德国队获得世界杯冠军。于是,在今天凌晨4点的决赛中,德国队以7:1的比分狂袭了东道主巴西队。二号人物的预言也许就在几天后会成为现实。回头看看,这个预言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的,并不是毫无根据。看看现在的四支队伍,巴西、德国、荷兰、阿根廷,经过调查,也许你也敢作一个大胆假设。巴西的失败沿于它与德国队展开了对攻,假如它死官运亨通,结果可能会不一样。

在写第九部分时,我用这个段子开篇,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说明在任何时候,我们得清楚对手的情况,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
2009年1月12日,我到新公司报到,正式上班。上班时,摆在我办公桌上的是一份1月7日发放的文件,任命我为总经理助理兼生产部部长、为公司的生产负责人。一切都是预料之中,唯一没有想到的是提前就发了文件。

生产部下辖两个制剂车间、一个中药前提、工程设备机修。公司剂型包括口服固体和液体。以前我是在QA时简单接触过,只知道一些表象,对于具体的生产操作和技术其实还是很陌生的。不过,对于生产管理,只要抓住生产计划这个主线就不难完成。

办公室里,有一位生产主管、设备主管和一位喜欢喳喳哇哇的小屁孩。生产主管有多年的生产管理经验,设备主管是建设这个厂子的元老。无疑,要想很开展工作,必须首先取得他们的认可。

到公司报到那天,我穿的是一件红色的非常鲜艳的澳索卡,挎着一个笔记本电脑,比较阳光地进了办公室。那个喳喳哇哇的小屁孩后来告诉我,说我那天的装扮完全是把他们这些小女生萌翻了。原本他们以为新来的领导是一个老成的技术糟老头子,没有想到居然还那么年轻。可见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小屁孩后来天天帮我打饭。我也非常感谢,在这儿就多说了几句题外话。

销售计划、生产计划、作业计划,这些得每天督促,这是我工作的重点。确保市场不能断货,确保仓库不能有过多存货,确保不能占用太多资金,这是任何一位生产负责人所必须关注的。要完成这些,那必须确保物料、资金、设施、人员、检验等到位,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得及时扫清障碍。在自己的头脑里,随时都有一张清晰的图表,什么时候资金到位,什么时候物料到位,何时组织生产,何时交货。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还得考虑到预防如果出现突发状况应该怎么办才行。

每天工作的头等大事就是协调,当把所有的东西全部协调好之后,就到生产现场检查学习,根据检查的情况适时调整和技术革新。把工作流程和生产流程一定要理顺,并及时掌握员工的情绪和思想动态。员工,特别是第一线的员工,与他们交流沟通,才会掌握很多的第一手信息,这对于决策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材料。

作为生产管理负责人,我干了大概一个多月时间就进入了状态,干得也比较轻松自如,可以用得心应手来形容吧。当然,这得益于公司的支持和各位同事的配合。假如,光靠一个人干,结果只能是死得很难看。

2009年4月,公司GMP复认证。这次复认证,软件部分由我总承头。压力比较大,同以前任何一次检查一样,工作安排,督促落实,再检查,再安排,再落实。也没有什么新意,取得认证证书也就水到渠成。

2009年7月,公司计划收购一家药厂,那家厂子GMP证书已经过期。首先得把那个厂子通过认证,保住那个厂子,然后再收购。根据公司安排,由我们组织队伍去恢复那个厂子。于是,我带着20来位公司员工来到了位于该省中部的一座城市,我们带了厨师,带了炊具,住进了宾馆,开始了这个厂子的复产。

首先是理清现状,明确工作量。厂子由于多年没有生产,草长得比人高,厂房漏水,设备破烂,资料缺失,物料过期,如此等等,说白了除了品种之外,其余就是一个烂摊子。首次会议,我明确了工作任务,并作了翔实的工作部署,然后各个人员就开始了正常工作。这次认证,包括资金协调、物料采购、注册资料完备、水系统空气系统完善和验证、设备修复和确认、各剂型试生产三批及工艺验证、锅炉检定和修复、仪表检定等等。至于什么攻关、外部协调那些事情就数不胜数。管理者,就是扫清别人工作过程中的障碍。

工作,必须快乐工作。工作,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任何时候,作为管理者,得考虑如何打造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在那两个月里,我们白天上班,晚上一起到江边喝扎啤吃烧烤,偶尔也一起打打小麻将。周末,开着车子带着大家去逛荡周围的风景区。当然,光这样也是不够的,关心同事,从内心深处把这些同事当成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这从嘴巴上说说是容易的,但是要真正做到也是不容易的。同事生病了,我会想尽办法处理药费;有同事抽烟,我也会解决烟钱;平时,偶尔西瓜水果零食包括纸巾那些什么消费,也想办法解决。出门在外不容易,不能让他们破费,哪怕这些钱由我自己出也罢。在一次公司开会的时候,有一位领导讲,我们员工要以厂为家。当时,我回答到,“是的,我们要以厂为家,但是厂子也要把员工当成家人”。我记得说完这句话后,会议室冷场。

所以,关心下属,任何时候都得为下属争取利益,在哪个位置就说哪种话,必须维护团队内部人员的利益,才会打造成有凝聚力的团队。在这儿工作期间,没有一个员工给我讲价钱提条件。加班任劳任怨,工作无怨无悔。

说说网友吧。在浙东五年,在网上漂泊的日子里,结识了大江南北的很多网友,当然很多都没有见过面。在8月里,当地的一位博友听说我在那儿,在一个下午,她和她姐姐到工厂里来看了我,我很感动。我在博客里关注到她时,她好象20岁不到吧。到今天,她已经结婚成家,也成了我老婆和我女儿的网友了,我反而成了资深的局外人了。在这儿,我还喜欢上了QQ农场,偷菜种菜收菜,我把这位网友当成了追赶的对象。详细情况写在我的博客里了。对于网络,不管是网上是网下,不管是虚拟还是现实,在任何时候,得有一颗坦诚相待的心。

在这儿,我们看到了日全食的全过程。当阴影将整个太阳全部覆盖的时候,天空,出现了几颗星星,气温也下降非常明显。此时,发自内心地感觉到,由热到冷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把太阳挡住。人,普通的人,是没有这个能力的。这个世界上不存在超人,存在的是有智慧的人。怎么样才能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智者,这不是通过教材可以学会的,这需要靠丰富的人生阅历才能得以实现。

2009年的9月30日中午,GMP认证顺利通过。当我们把锅碗放进返程的车里时,60周年的建国大庆阅兵式还在进行中。结束了,又一次考验……
2010年4月,公司收购一个厂子的糖浆剂型,我再一次组织完成了认证。

2010年9月,公司质量负责人辞职,总经理找到我,希望我担任质量负责人兼质量部长,于是,我的职业生涯再次经历新的考验……

PS:
1、管理者,需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团队;
2、以厂为家的前提是把员工当成家人;
3、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严密的计划。
待续第十部分:职业生涯的第一次总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北京-丹丹 发表于 2014-7-16 21:34:12 | 只看该作者
z310:《制药人那点儿事》二十一年的从药经历自传 (10)职业生涯的第一次总结(作者:zyhlongmarch)(全文完)
2014-07-16 蒲公英
《制药人那点儿事》为蒲公英论坛发起,蒲友们共同参与编写,讲述制药人自己的小说,将于今年集结出版。(PS:查询《制药人那点儿事》系列文章请在微信回复 z+编号 例如:z001;如需查看全部说小目录,请在微信回复:z)

2010年9月,我开始管质量。担任质量总监、质量负责人、质量受权人、产品放行人、质量部长、QC经理。直接管理质量部,配备有一位QA经理。管质量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从表象看,质量部门只是花钱而不直接创造财富。有人说过,最大的成本是质量,最大的节约也是质量。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只有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才会更好地控制住成本,才会产生更好的效益。

面对着质量管理水平较差、员工队伍不稳定、基础素质较低的质量部门,首先我想到的是做好眼前的事情,确保主放行出去的任何一批产品必须是合格的产品,确保每一个检测数据不能有任何误判。清理标准、清理规程、比对方法,这是当务之急。而且,必须要自己动手。在不了解人员的情况下,只有相信自己。第二件事情是人员重新摆布。根据质量检验和质量保证的实际情况,将各项事情落实到具体的人员,保证每一件事情有人做并且有人负责。第三件事情是制度落实。

说到制度落实,这种事情做起来其实很轻松,部门原来一下班人就跑光了,岗位上照明灯也不关。针对这件事情,落实到具体的人。然后罚款处理。对于整个部门,出现第一次违章,罚款20元,我出钱,并教育当事人。出现第二次,罚款40元,由班组出。出现第三次,罚款80元,由个人出。这件事情很轻松就解决了,至于罚款,其实也就我出了一次。

关于卫生,刚接手时,实验室和办公室都是典型的乱脏差。先把卫生落实到人,然后打分,纳入绩效考核。刚开始,我规定每周五检查一次,我亲自检查卫生情况。很快,每周五检查时卫生都很好,可其他时间还是差。于是,又调整为每周随机抽查一次。就这样,这个问题完全解决,搞卫生已经成为了自觉行为。每次有客人参观或者外部检查时,从来不会再搞临时突击。

这种管理方式运用到工作中各个环节里去,发现一个新问题,就把这个问题纳入考核。随着问题的解决,考核的分值也渐次下降。变化的是考核分值,不变的是考核机制。

2012年,公司在没有任何外协的情况下,通过某剂型2010年版GMP认证,2014年全厂所有剂型通过新版GMP认证。

2014年6月29日,当地的一家职业技术学院找到我,他们的学生到工厂来参观,要我讲一讲药品行业的职业规划。我是这个学校的外聘专家,讲这人生职业规划是份内的事情。我给他们讲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正确认识学习。在送走他们后,我觉得我有义务有责任把我这二十一年来的职业生涯做一个总结,其中的艰辛、快乐、付出、收获也许可以给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或者给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人,或者给准备那些考虑从事何种职业的人能有所帮助。这,就是,我总结第一次职业生涯的初衷。

要说我是否喜欢这个行业,也真是谈不上喜欢与讨厌。个人的喜好与工作不一定能有机结合,但一定得快乐工作。每天8小时,如果不快乐,那整个人生就会充斥着郁闷、痛苦、消极。如何寻找快乐,这靠自己挖掘。首先解决基本的吃饭问题和生存问题,然后再说喜好问题,这是基本前提。当你站到一个足够的高度的时候,再来实现自己的爱好,那样会更好,也才具有现实意义。

有的人是很有理想的,也是很抱负的。现实与理想之间隔着一步,理想与空想之间也隔着一步。假如努力,理想会变成现实,空想会变成理想并最终成为现实。假如不努力,那理想最终会成为空想。这绝对是辩证的。

常怀感恩之心。这不是一句空话,这得用心来体会才行。在漫漫人生路上,有很多的人帮助过你,支持过你,这些都是良师,是益友。有的人打击过你,有的人害过你,但他让你吸取了教训,成长了经验,这也是你的老师。所以,得有感恩之心。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好与坏之分。所谓爱恨情仇,当以淡泊之心视之。

感谢给我提供工作的三家企业,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和成长的舞台。酸甜苦辣,人生滋味丝丝缕缕;喜怒哀乐,职业生涯坎坎坡坡。手挚三尺剑,胸怀五洋捉鳖之一生志向;肩背六钧弓,心含九天揽月之万丈豪情。老国企,文化底蕴渲染沉浸入骨三分;新私营,活力生机积极蓬勃志在千里。各有所长,自汲所需。待融百家之长于一身时,剑,已铸成。

作为员工,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套用一位网友的话,工资是发给日常工作的人,高薪是发给承担责任的人,奖金是发给做出成绩的人,股权是分给能干忠诚的人,荣誉是颁给有理想抱负的人,辞退信将送给没结果还耍个性的人。这里一定有个你,如果你成不了心态的主人,必然沦为情绪的奴隶。

关于管理。作为管理者,不要认为某人不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关键是是否给他提供一个好的平台让他去发挥,也就是说是否安排对了位置。这二十多年来,我从来没有说过谁谁谁不行,得根据他的特点合理安排他的工作,用人所长,避人所短。并采取相应措施弥补他的短片。这样就会整体提高,团队也才有战斗力。

关于培训。让员工讲课。每一位操作员在自己本职工作方面肯定是专家,为了让这位员工更好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我会让他备课,我修改后让他面对部门所有人讲课。采用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员工,充分达到培训的目的。

关于低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诽之。高调做事,低调为人。以平和之心,做好本职工作;以平淡之心,面对薪酬待遇。

在这篇帖子里,有好多网友称我为“前辈”,这个称谓我无法接受。我们就是制药领域的同仁,我们是战友。在此特别说明。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从业二十一年,经历的事情太多,药品的质量是永恒的话题,围绕药品质量所进行的工作也是方方面面。从事过药品生产、药品注册、海外注册、质量管理、生产管理;担任过生产技术员、QA主管、注册处长、常务副总、生产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经手过发酵原料药、合成原料药、中药提取、制剂生产等多品种多剂型生产;参与组织协调过药厂新建、FDA检查、GMP认证。除了财务之外,药厂的各个环节均有涉猎。尽管没有取得成就,经历也还算丰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多的东西要学。新的东西每天都在出来,假如原地踏步,终将被时代所抛弃。

人生需时时总结,前二十一年职业生涯暂告一段落,后面的篇章还得靠自己用行动时时书写。

感谢蒲公英,在中国制业行业里。蒲公英没有丁香园时间长,但这儿的蓬勃朝气令人感动。后起的从业者会在这个坛子里学习到很多东西,不管是技术上还是在做人做事上。

感谢蒲公英、大呆子、了了、沁人绿茶、石头968等各位版主对这篇拙文的看重,是你们的鼓励让我能够在10天之内完成了这份总结。感谢清风、无为、幻影、巴西木等网友对我职业生涯的看重,你们的追捧以及让我汗颜的夸赞,能够让我再次检阅和审视人生。

全文完。
2014年7月草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药群论坛 ( 蜀ICP备15007902号 )

GMT+8, 2024-5-26 10:53 PM , Processed in 0.098215 second(s), 17 queries .

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X3.2

© 2011-2014 免责声明:药群网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